|
||||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加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中秋节,按照古代历法的解释,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八月刚好是秋季中间的月份,而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这一天的月亮最圆、最亮,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人们也把月圆看作是团圆的象征,因此中秋节也称「团圆节」。 近几十年来,香港当局对民间之中秋节很感兴趣,拨款资助各社团之中秋大小各类游艺晚会,时间由迎月至追月,悉随尊便。节目中有唱歌、魔术表演、游戏摊位、灯谜游戏等,到场的人皆可享此等免费娱乐节目,而当局亦将中秋翌日例为公众假期,以让游玩通宵达旦的人们可休息一天。
中秋虽与祭月的仪式有关,但中秋成为一个特定节日的起源则已不可考。只知从唐代起,许多的文人雅士会依照往例,相约于中秋夜赏月,于是留下了悠美的诗词来描绘中秋夜晚赏月的情景;而民间在中秋节也有一些固定的娱乐和集会活动,这些习俗传承下来,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庆祝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早在周朝时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每到秋天,帝王就会到郊外的月坛去祭月,相信这与后来中秋祭月的习俗有关。 《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周礼》:「中春、昼系土鼓、欧幽雅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开元天宝遗事》:「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 《玩月诗序》:「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况埃瓂不流,太空悠悠,婵娟徘徊,桂花上浮,升东林,入西楼。肌骨与之疏凉,神气与之清冷。」 《和崔舍人永月诗》:「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端正月」即指中秋月。 《新编醉翁谈录》记载:「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在酷热的夏天过后,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秋夜天空,正足突显出月皎洁的光华。因此,每到秋天,天子总要到国都西郊的月坛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礼仪,很可能就是中秋节的起源。而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以下几个有关中秋节的由来及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盘古开初之时,天上有十个太阳,酷热烤焦了所有的庄稼草木,致凡间民不聊生,义人后羿为救助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就用弓箭把其中的九个太阳射下来,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可惜好景不常,原来被射落的九个太阳,是玉帝儿子的化身,玉帝在盛怒之下将后羿及其妻嫦娥贬为凡人。但西王母很同情后羿,以长生不老药相赠。由于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令大地从始复苏,受到万民拥戴,不久就被拥为王了。不过,由于后羿称帝之后性情大变,成为残暴的昏君,渐令天下民不潦生,怨声载道,嫦娥苦劝无效,又恐后羿吃下长生不老药后,永远掌权令生灵涂炭,于是自己偷吃灵药,没想到吃药以后后就往天上飘去,嫦娥本想重返天庭,又怕被众仙子取笑,遂改为奔往月亮,被软禁在广寒宫上,成为月亮女神,从始世人于每年八月十五都有祭月的仪式,以作纪念。 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称为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空无一物。 另有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吴刚伐桂: 汉晋时代,就已有月宫中有桂树的传说,后来更延伸出「吴刚伐桂」的故事。相传吴刚在凡间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玉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才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段,桂树就随即自动愈合,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没办法砍倒桂树,而他也只好不断的砍下去,得道成仙的愿望始终无法达成。由此,人们也称月亮为桂月、桂轮。
玉兔捣药:
捣药。因为月宫里有只兔子,所以月亮也被称为金兔、玉兔、蟾兔,演变到后来,民间还有中秋节时于家中供「兔儿爷」的习俗。在汉墓出土文物中,有蟾蜍捣药造型:「较小一棺,前额刻一人首蛇身像,一手捧月轮。后刻两人一蟾,蟾两足人立,手持方杵而下捣。右侧一人,两手捧物而立」。
玄宗游月: 某一年的八月十五晚上,唐玄宗在宫中祭月,随着道人作法后,就把手杖化作空中银桥,玄宗步入月宫,见门前牌匾写着「广寒清虚之府」,而桂树下有一只白兔正在捣药,月宫内有嫦娥等诸仙女在悠扬的乐韵下翩翩起舞,玄宗重返人间后,令乐师把舞曲的音符记下,命名为「霓裳羽衣曲」,所以古人又把月亮称之为「广寒宫」。
中秋节的传统活动: 拜中秋: 中秋节祭月之礼由来已久,民间于中秋节也会祭拜「太阴娘娘」。在月亮升出来之前,民众在自家门口对好月亮出来的方向摆设香案,祭拜太阴娘娘,拜月的供品主要是月饼、应时的水果、糖果、清茶等。 祭月也是民间供奉嫦娥的习俗,形式主要是「祭月」。 自古以来,民间视月亮为神灵。拜月亮大都为祈愿,而若心中愿望达成,则需再摆一次香案酬谢月神的帮助。民间拜中秋的习俗,是向天空膜拜月亮。祭品方面,包括芋头、绿柚、菱角、月饼及合时果品等;祭具方面,主要包括香烛、寿金、大光宝等衣纸;拜中秋是拜日月之神,所以,最重要是买一个「日月牌」,日为太阳之神,月为太阴之神。到了吉时,就开始焚香祭祀,诚心许愿,拜完就可以烧衣,之后一家人就一边赏月,一边共享拜过神的食品。 《燕京岁时记》:「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而某些地区的祭月方式是拜祭「木雕月神像」,即是用桂木刻版印成的「月亮神」,或称作「月亮纸」,据悉在月亮升起之前,先朝向月出的一方,把「月亮纸」贴好,之后将一些合时的果品准备好,在月亮升起随即燃点斗香祭拜,妇女及儿童先拜,男人后拜,之后就把月亮纸烧掉,再把供品分给每位家人享用,就算不在家的,也要留他一份,以求大吉大利,此外,未婚男女亦可在月下焚香乞求月老助其撮合姻缘。
月饼: 中秋节的应景食品就属月饼及柚子了。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节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下来,就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团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自何时已无法查证,据推测可从周朝算起,汉代已有蒸饼、胡饼、汤饼等,宋朝已有千层饼、油酥饼、月饼等名词。元朝末年,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统治,有志之士皆起义抗元,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献一计策,散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之前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而中秋节的应景食物月饼就广为流行了。 中秋时节正值柚子盛产期,柚子的颜色黄亮,形状光滑圆润,加上「柚」与「佑」同音,是一种非常喜气及吉祥的水果,因此被人们当做是中秋节的主要水果。 明清以后,月饼的制作又随地域之分而有各种变异。《燕京岁时记》记载:「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足见当时北京城内己有制作月饼的著名商店了。 月饼制作的特色,因地而异。较多为人熟知的有苏式月饼、广式月饼、京式月饼、宁式月饼、滇式月饼、潮式月饼等。苏式月饼多是酥皮,油多糖重,松脆香酥。广式月饼重糖轻油皮薄馅美,不易破碎,适宜馈赠。京式月饼素油素馅,且多为硬皮。潮式月饼以糖冬瓜为馅,食之松脆滋润。另有一种产于东北的「套月」月饼,专供馈赠之用。最大的底盘直径约三十三公分,由下而上逐一缩小,一套嫦娥奔月的连环画。而商人们也为月饼取了许多极雅致的名字。如西施醉月、嫦娥奔月、七星伴月、蟾宫丹桂月、珠江夜月、三潭印月、唐皇燕月等等。也有以内含馅料来定名的,如蛋黄莲蓉月、五仁甜肉月、榄仁白莲蓉月、叉烧腊肠月、宝鸭肠月、宝鸭穿莲月、椰莲蓉月等等,光听到名字就已使人垂涎三尺 。
赏月: 秋天的节日中,数中秋节最为隆重。中秋节和月亮有关。这一天,月亮最圆。根据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月圆之日也应是亲人都在之时,「月圆人团圆」,对民众来说,这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如果缺人,那就要遥望圆月,寄托相思,让双方的思念「团圆」。如果都在,就合家团聚在一起,在家门口一边烤肉、吃月饼、剥柚子,一边赏月倾谈,这是中秋夜常见的景象。月饼是中秋的食品,平日一般不兴食用。这种食品都做成圆的,和圆月相应,也象征团圆美满。还有一种食品做成兔子模样,最为孩子所钟爱,因为不仅可以观赏还可食用。做成兔子模样也和月亮有关。在中国人的传说中。中秋节祭兔子也是月亮节的一大传统之一。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中秋节是祭拜月亮的日子,在民间,这天也是土地公的生日,到这个时候,一年的辛劳已到了尾声,只等待最后收成的日子,一般人于是怀着感恩天(以月亮为代表)、地(以土地神做象征),来欢度这个节日。 民间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团圆吉祥,因此中秋节要吃月饼,月饼就是象征团圆。除了月饼,中秋节还吃柚子,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护佑的意思。中秋节这一天到处都有人赏月,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美的,情侣也喜欢在这一天约会,以祈求「月圆人圆」。中秋节的气氛是宁静、优美的,与其它热闹的节庆有很大的不同。 中秋晚能否赏月还得视天气而定。据说中秋夜的天气和元宵夜的天气互为因果。俗语道:「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又道:「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听香: 「听香」是古代由福建闽南地区的习俗,并流传到台湾。 先由妇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祷告,表明心中想预测的如感情、财富等事情,在请示(掷筊杯)了出门应前行的方向后(也可静立在屋里听香),就拈香出门了。 凡是在路上所听到的一切的谈话、歌唱等声,均可就此预测所问之事。再就地掷筊杯请教神明答案是否如此。如果答不是,则继续前行,直至获得神明示是的答案为止。 圣筊:为一平一凸,一阴一阳,表示对、是、同意。 笑筊:为二平面者,即二阳面,表示否、不是。 阴筊:为二凸面者,即二阴面,表示否、不是。 掷筊次数:掷筊一般为求慎重准确,以连三次圣筊为准。 「听香」的习俗,也有以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的。 而未婚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取别人菜园中的蔬菜或葱的习俗,若是偷取成功则表示她可得到美好的爱情。
各地习俗: 山东: 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 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 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于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 潞安中秋节宴节请女婿。 永宁中秋夕恭祀太阴星主。 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石楼县中秋祀城隍。
河北: 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 河间县以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当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 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请边中秋有吹鼓手沿门鼓吹,以讨赏钱,例同端午、除夕。 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携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江苏: 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 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样子就有香味飘满全村。 新城县过中秋自十一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迎之于市街,直至十七日止。
安徽: 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之器具。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 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湖北: 蔪州中秋,取促织虫相斗。
四川: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除了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打 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将桔子挖空,点上蜡烛,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福建: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 建宁中秋夜俗以挂旛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中秋,儿女多于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控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拜天公用做成仙桃型的红粿叫「天公粿」。拜月的红粿则做成猪羊的形状,数目必是九猪十六羊。
广东: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乳源县志》记载,中秋节吃芋头,可治疥癞。广东中秋也有儿童提灯的风俗。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明亮的灯火带着阵阵的花果清香,使人爱不释手。 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风俗。曳石是戚继光发明的,以石块系上绳索,沿街拖拉,虚张声势,用来恐哧敌军。
台湾: 《台湾府志》记载,八月十五夜「土子递为燕饮赏月,制大面饼,名为中秋饼,以朱书一元字,用骰子掷四次夺之,取秋闱夺元之义」。古代以八月十五为「秋闱」,即乡试第三场考试的日子。 《台湾府志》:「中秋,祀当境土神。盖古者祭祀之礼,与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报也」。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夹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间,插好土地公拐杖后,再以月饼祭祀。 民间相传,中秋夜愈晚睡愈长寿。少女在这天夜里晚睡,则可使她的母亲长寿。未婚的少女还有在中秋夜偷菜的习俗。只要偷得别人的菜圃中的蔬菜,就表示她将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尪;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
中秋诗词选: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中秋月 晏 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风屏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水调歌头 唐.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夜观潮 唐.苏 轼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建宁通都桥玩月 徐 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坐当林树看鸟遶,望入云河与水连。 久欲乘槎问天上,几回津路渺无边。
舟次中秋 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此夜衔杯惭庾亮,几年持斧笑吴刚, 观涛岂必钱塘去,碧海银潢自渺茫。
中秋夜无月 樊增礼 江亘清光彻九州岛,只今烟雾锁琼楼。 莫秋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香港夜观灯 康有为 空蒙海月上金绳,又看秋宵香港灯。 曼衍鱼龙陈百戏,参差楼阁倚高层。 怕闻清曲何堪客,便绕群花也似僧。 欢来独惜非吾土,看剑高歌醉得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