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或叫重九、重节、上九,以及敬老师,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九属阳数,而九月及九日皆为阳数,两九相重,故被称为「重九」。古代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菊花酒,据说可以根除不祥之气,使人无往不利,事事顺利,身体安康,所以这天也称为「秋祓」。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何时开始呢?

三国时候,魏文帝曹丕有一次写信给太傅锺繇:「岁往月来,忽复有九月初九,而日月并应,俗佳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意思是说:时间过的很快,一天天的过去,转眼之间竟然又到了九月九日,天地之数开始于一,而结束于九,九表示上达到天阳之处,所以九本身乃是阳数,正巧这一天又是日、月互相应时,都是九数,那么就美其名为重阳吧!也正好可以传达其它长久的意义,因此应该加以庆贺欢宴……。

因此,民间开始广泛流传着重阳节、重九的名称,至今未改。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发生在东汉时代,有个汝南人恒景,曾跟方士费长房学习修仙之术,某一年临近九月九日之时,方士费长房告知恒景,谓九月九日桓景的家定有灾劫,要他尽快回家,叫家中每人缝制一个红布袋,袋里面要藏一些茱萸,然后再将一些红布缚在臂上,带备菊花酒爬到高山上,就可避过此劫。

恒景依着道长所说的照做。全家在九月九日早晨,立即登山远去,翌日回来,果然发现家中的鸡犬禽畜全都暴毙,恒景心里暗自庆幸。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组的宠妃戚夫人有位侍女叫贾佩兰。在戚夫人死后,贾氏被逐出宫,她曾回忆宫中的生活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又说:「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唐代重阳饮宴赋诗的风气,朝野皆同。德宗、穆宗、宣宗都在此日大宴群臣于曲江池,并命群臣作诗以进。从南北朝到隋唐,新兴的重阳习俗不止是饮宴赋诗,还包括了骑射围猎。

《帝京岁时纪胜.辞青》记载,重阳时值深秋,草木绿意不再。此时正是赏看红叶的好时节。明代京都人好于重阳至西山赏红叶,或洗温泉。也有人携带酒菜,到郊外痛饮终日,称为「辞青」。

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代,在诗人屈原的作品「离骚」中,已有关于重阳节登高赏菊的描述。此外,由于重九的「九」字与长久的「久」谐音相同,故重阳节亦有怀念故人,敬老崇教的意义,所以重阳节就有登山祭祖的风俗了。

在国内,重阳以登高为主。慎终追远,对于先人,中国人一向有春秋二祭,春露秋霜为祭期,雨水为露,春祭由谷雨至清明;秋祭由寒露至霜降,霜降在重阳之前。

在香港,人们除了登高以外,也会同时进行扫墓。香港开埠以来,都是依据华人风俗而放假,其中清明是春祭,重阳放假,顺理成章作为秋祭,故重阳拜山,是香港人的独有风俗,国内则没有。

农历九月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习俗上将九月称为「菊月」。

重阳赏菊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西晋时代大诗人陶渊明就是一个菊花迷,浇园时常对菊花祷祝︰「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说也奇怪,那年九月九日菊花果然一齐开放,亲朋好友也不约而同在重阳节一道前来赏菊。后世人们为了表尊敬纪念他,把重阳节称为「重阳菊」,或称为「菊节」、「金节」。

赏菊之风不限于文人学士,宋代酒店在重阳节时,用菊花扎成门洞,让顾客在菊花丛中出入,边饮菊花酒边赏菊,离开酒店时,还可以随意摘一朵菊花插在帽上。清代,许多地方在重阳节前后举行赏菊大会。菊花会上,还举行各种各样的赛诗会,有的画家当场挥毫,热闹非凡。

在古代,人们把菊花与长寿联系在一起。屈原在《离骚》中就说到以菊花为食的事。汉代遂流传着菊花延年益寿的故事。南阳骊县甘谷,由于村民饮用长满大菊花的溪水,全村三十户人家,最少皆活到一百岁过外。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把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九九登高,除了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还有其它活动,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或称为「茱萸节」。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分吴茱萸和食茱萸两种,都可以入药,以吴茱萸功效较佳。吴茱萸树高丈余,叶阔厚。春天开白花,秋天结紫黑色果实。可入药,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佩茱萸可以防蚊虫叮咬。《风土记》中说:「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雅客」。所以人们在重阳节时,都喜欢采集佩带这两种植物。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故而九月也叫「菊月」。

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重九也叫「菊节」、「菊花节」。在这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便反映了唐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除去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更是重阳节的重要项目。

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以枣、栗、肉为佐料。

重阳食糕的习俗,或是想借「糕」谐「高」,以求步步高。此外,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菊花酒:

饮菊花酒的习俗。酿菊花酒需在当年的重阳就采集菊花及其枝叶,槮杂在黍米当中酿制。到次年的重阳节就可以开醰饮用。传说喝了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寿。按照中医的说法,菊花酒还可以明目、治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气的功效。

重阳糕:

重阳糕本是秋粮收获后的一种尝新食品,后来才成为一种重阳节的时令食品。

据说在平原地区,人们苦于无处登高眺远,有些老人孩子又无法登高,因此想出了以吃糕来象征登高(「糕」与「高」同音)。

吃花糕:

最早的花糕是用植物叶子和米面制成。唐宋盛行吃花糕,制作可就更加考究,相传武则天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明代制作盒子般大的花糕,接出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重阳节因而又得名「女儿节」。

夏历九月是丰收的季节,有人也把重阳花糕称为「丰糕」。

 

祭祀时间:

夏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祭祀时间,一般都在上午十点左右举行。

设置地点:

在历代祖先牌位前设置祭祀的供桌。

供品:

备妥牲礼、米饭、五味碗、水果、发糕、麻糬、菊花酒等。

特别供奉「发糕」是取其「糕」与重阳节「登高」音同,

亦有步步高升的吉祥意味。

麻糬则因由糯米内包黑芝麻所制成,可以明目和益寿。

菊花酒则因其可以补气延年以及解除不祥之气。

麻糬、菊花酒等作为该日的供品,拜后大家也可以一起享用,

具有保健与长寿的功效。

金银纸:

准备刈金、银纸两款即可。

 

有关重阳诗词

吴天行     申时行

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胜事俗相夸。

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纷如麻。

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

横塘迤逦通茶磨,石湖荡荡遶楞枷。

兰桂柱楫千艘集,绮席瑶尊百味赊。

玉勒联翩过羽骑,青帘络绎过香车。

万钱决赌争肥羜,百步超骧逐帝騧。

落帽遗簪拚酪酊,呼卢蹋鞠恣喧哗。

只知湖上秋光好,谁道风前日易斜。

隔浦晴沙归雁鹜,沿溪晓市出鱼虾。

荧煌灯火阗归路,杂逻笙歌引去槎。

此日遨游真放浪,此时身世总繁华。

道旁有叟长太息,若狂举国空豪奢。

此岁仓箱多匮乏,县官赋敛转增加。

闾閰调瘵谁能恤,杼柚空虚更可嗟。

何事倾都溷丘壑,何绿罄缘委泥沙。

白衣送酒东篱下,谁问迤桑处士家?

 

九日食糕    未 祁

毯馆轻霜拂曙袍,糗餈花饮斗分曹。

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须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中树色浮瓜步阔,城上山形绕建康。

酬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思长安故国   岑 参

强欲登高寺,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重阳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昨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浪淘沙     吴文英

山远翠妹眉长,高处凄凉。

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秋霜,风力偏狂。

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鹰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各地习俗:

安徽:

铜陵县以初九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江苏: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

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浙江: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

桐卢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拜祭祖先,称为秋祭。

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福建: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江西: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湖北: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

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四川: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叙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

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云︰「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陕西: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广西: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

隆安县九月初九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云︰「九月九,牛羊各自乐。」

 

山东:

昌吧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缸神。

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浪」的说法。

 

河北: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

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
清丰县儿童于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广东: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

南雄府九月初九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欲求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观。

阳江县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

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台湾:

高拱干的《台湾府志》卷七记载︰「重九,士大夫载酒为登高之会。台地菊花早开,至此鬻得一、二,价可数倍。」

台湾九月,号称「九降」的秋风无雨天,适宜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