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立秋 處暑 新曆 8月 農曆七月:亦稱孟秋、相月、巧月、霜月、桐月、申月。 立秋無雨甚懮,萬物從來一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 夏季風仍處於鼎盛時期,大部分地區熱量充足,雨量豐沛,農作物處於旺盛生長期。下半月夏季風開始減少,北方偏北地區氣溫開始下降,降水減少。長江中下流一帶及以南地區月平均氣溫在 27~30°C之間,仍可出現赤日炎炎似火燒的酷熱天氣。 這時,華南地區晚稻進入插秧大忙季節,江南地區進入返青拔節期。江淮、江漢及西南地區一季稻為開花期。東北一季稻進入灌漿乳熟期。華北、江淮、江漢、江南、新疆地區棉花進入開花、裂鈴期。華北、東北、西北、江淮、江漢、西南等地春玉米已進入灌漿乳熟期,華北等地夏玉米抽雄開花。東北地區大豆開花結莢。西北、東北、內蒙古河套地區春小麥進入成熟收穫期。 本月一般會有二個台風在沿海地區登陸。
立秋:【節氣】 太陽過黃經 135°,天道行西南方。 坤山,八卦屬坤,二黑土星。 術數之命理、擇日學以這一天為七月的開始。 陽歷八月八日前後開始,秋季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大暑過後,夏去秋來,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禾,故名為立秋。 涼風已至,白露初降,秋蟬始鳴。 秋高氣爽,月明風清的秋天開始了,氣溫開始稍降。 表示酷熱難熬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了。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 農諺: 【立秋處暑地起忙,收了早稻種雜糧。】 【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一場秋雨一場寒。】 【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 意思說,立秋日如果天氣放晴,必定可以風調雨順過日子,農事不至有旱澇之憂,可以坐待豐收。 【雷打秋,冬半收。】 意思說,立秋日如果聞雷,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歉收。 【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是六月立秋,五穀不熟必至歉收。那是因為農曆有閏月的關係,立秋可在六月或七月。 【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 立秋前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起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發生乾旱。
處暑:【中氣】 太陽過黃經 150°,天道行西南偏西方。 申山,八卦屬坤,二黑土星。 陽歷八月二十三日前後開始,暑氣漸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這時氣溫漸降,雨量漸少。 暑始退,伏戊而潛處,但炎熱仍不亞於暑夏,故名為處暑。 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麥乃登。 農諺: 【處暑夢卜白露菜。】 【秋老虎,毒如虎。】 【處暑十八盆,天氣自然涼。】 這是我國長江流域居民流行的諺語。這時天氣還是炎熱,再過十八天就到了白露,也就是經過十八盆冷水洗過之後,天氣才會轉涼。 【一雷破九颱。】 意思說,當雷雨發生後,大氣的氣壓就會發生變化,颱風有可能會轉向,正面吹襲的機會就減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