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祭醮 打醮,醮的意思是祭祀,打醮就是举行祭祀,其对象是各种的神灵,有功于民者及先人等,目的是祈福消灾,安抚亡魂。 打醮的起源很早,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载:黄帝曾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即杀牲以醮之。宋玉《高唐赋》里也有醮诸神,礼太一。东汉时五斗米道仅有(指教斋),(涂炭斋)的简单仪式。到了魏晋南北朝,亦有道士为人设坛祈祷。颜之推《颜氏家训》有「符书章醮,亦无其焉。」之句,在北齐时已有化符的仪式。后来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道经,吸收了佛教的思想和仪式,编制了斋醮的仪范,集其大成,打醮的基本形式就奠定下来。
一般的打醮仪式包括: 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醮期长短不一,大规模的有三日醮、五日醮,亦有长达十多日的。年例有一年一次、二年一次、多年一次至十年一次。 打醮形式,因各地历史和环境不同,所以亦各有特色。不过,其宗教仪式部份,都是由道士俗称喃呒咾依道家规范进行。
醮祭与道教科仪: 醮祭与其它宗教祭典不同,是必须请道士主持礼仪、设置道埸和以道教科仪进行祭祀。 醮祭仪式通常包括以下程序: 上疏预告、竖灯篙、建外坛等预备的过程; 封山禁水、禁屠、禁曝等斋戒期; 内坛进行道教科仪、坛外戏台扮仙演戏; 由普渡、开荤等仪式返回俗世,结束醮祭。 在道教科仪的部份,不同道教的派别会有不同特色,但主要由「启师圣」、「入户」、「发炉」、「请神」、「进表」、「转谢」、「复炉」、「出户」、「谢师圣」等环节所组成。此外,在科仪进行以前。通常会先进行「步虚」和「洒净」的仪式。 步虚: 步虚的意思即在太虚中漫步。道士在已设置的祭坛中,吟唱《玉京山步虚经》。同时进叩齿、咽津等仪式,配合「罡步」或「禹步」步法,借着脚踏星斗的方阵,步虚旋绕而宜达天界。步虚可以是一种模拟升天的过程。 洒净: 洒净的目的是扫除秽气和结界封坛,使坛场洁净,避免醮祭所修之功被邪秽所破坏。 启师圣: 启师圣是一请神仪式,道士逐一称念圣号,并行香供献。所召请的诸神圴按位阶之尊卑、远近而逐一启请,包括师圣、官将或功曹。众神莅坛的目的是为监督或主持法事。与启圣礼相对的是「谢师圣」。当法事结束后,道士会以谢坛式予以礼谢,请众神离开坛场,迨归官府。 入户: 入户即「入地户、升内坛」,与「出户」相对。从道教的观点看,入户便是登天坛、进入天界。道士须按照一定止次序、密咒及步法。并中的含意是,进行仪式者须先改变自己的状态,将自己从凡俗中脱离,成为一个可登神圣界域的化身。 发炉与请神: 在道教理论中,人的身中有神明三十六人,包括三五功曹、左右香宫、使者、五帝直符、侍香金童玉女、直日香官等。发炉的目的是召出身中神明,朝真谒帝。其中包括仪式的细节包括礼师、卫灵、鸣法鼓和发炉。与发炉相对的是「复炉」,亦称「存天伏炉」,即将所出之身神归还本位。 进表与转经: 进表即呈奏表之以谒帝之法事,此环节为整个道教科仪的核心。进表仪式包括「宣词」,即述祟修法事的时间、地点、信士之名、祈佑之意及各朝科仪所课谒天阙帝君的圣号;罡步由二十八宿起,次为三十二天,再次为南斗、北斗、三台、五行、九宫,最后向天门踏行三步以进递表文;道士到达天门之前,随即伏地存想呈词表,称为「伏章」;呈表完毕后,再出天门,谢恩而退。
消灾补运: 消灾补运是指一个人在事业、健康、家庭、财务或情感上遇到困境,以致厄运连连,为求改善此一厄运所举行的一种祭改仪式。 人们之所以需要消灾补运的原因很多,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
运途走下坡。 一般相信,藉由消灾补运的宗教仪式可以将厄运解除,并化厄运为好运。补运除了到庙宇外,也有请红头道士至家中举行。补运所选的日子必需要是黄道吉日,日期要在元宵节后,也有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或农历六月十五凌晨开天门时(半年节补运),至庙宇进行简单的消灾补运仪式。 补运仪式进行时,主要的法物是「纸人替身」,道士经由法术将厄运转移到替身的身上,就可解除本身的厄运。此外仪式中并要祭告五鬼、天狗、白虎等关煞,祈求度过关限,一切平顺。 一般庙里所举行的补运只能算是小补运,如果遇到比较大的灾祸或凶事时,简单的补运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就必需举行正式的补运仪式。正式的消灾补运仪式则要延请几位道士来家中作补运改厄科仪。规模大的补运则要供奉三清、张天师、西王母等神像,并请出五雷令牌及祖师号令,俗称「作司」,仪式较为繁缛。 道教有其特殊的消灾补运之方法,而佛教常用的方法也不少,如持诵大悲咒,祈求观世音菩萨慈悲加持「大悲水」,或念佛、持咒、早晚课时,祈求佛菩萨加持「净水」。而后将您诚心求得的大悲水或净水加以洒净,便可治病、收惊、避除一些灾障。
建醮: 建醮又称「做醮」,是为了祈求平安或谢神而举行的宗教祭典,一般规模都很庞大,仪式也较为繁复。建醮基本上分为临时醮与定期醮两种,临时醮是指不定期举行;定期醮则有固定的时间,如三年、五年、六年十年、十二年甚至六十年等多种,每到这个年份便要隆重举行醮典。依醮期的长短又有一朝醮(举行一日)、二朝醮(二日)、三朝醮(三日)、五朝醮(五日)之分,时间长者可达数星期之久,不过一般以三朝醮为建醮的标准祭期。醮期越长,所举办的规模也就越盛大。 常见的醮祭有: 祈安醮:祈求平安,又名平安醮、天醮、春醮等,以祈求风调雨顺、五业兴旺和地方平安。 开光醮:寺庙竣工时为神佛开眼所举行。 瘟 醮:解除瘟疫。 中元醮:中元祭典所举行,以普渡阴鬼为主。 水火醮:解水、火厄,并为水火灾死者祈福。 其它尚有罗天大醮、圆醮、神明诞醮等。 建醮的内容视醮期的长短、建醮的目的、醮祭种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科仪,内容多繁锁。
打城: 打城就是打开枉死城超度阴间亡魂之意,属于民间「落地府」法术中的一种。信徒举行打城法事一般是因为家中不平安,经由乩童或尪姨指示是因为死去的亲人在阴间受苦,进而对阳间家人作祟所致,于是透过道士或法师作法下到阴间,求得东岳大帝赦旨,召请五营兵将打开枉死城,超度出其魂,并进行牵亡、拜饭、施药等仪式,最后再将之魂送回阴间的一种祭仪。
打城法事中最常超度的阴魂有: 未婚死亡的男子而无过嗣者。 未婚死亡的女子而未「冥婚」嫁人者。 倒房而无人奉祀者。 流产儿或堕胎儿。 难产而死亡者。 凶死者(车祸、自杀、被谋杀、溺死、烧死等亡故者)。
观落阴: 观落阴,顾名思义,就是经过施法后使参加法事者以一种「灵魂出窍」的方式去寻找过世的亲人。观落阴是属于观灵术的一种,台湾南部地区则称之为「观三姑」。观灵的过程不但能够清础的看到景物,并且可与过世亲人交谈,而观灵者本身的意识也十分清醒,除了全身会有微温的感觉外,所见之景物也有绝对的临场感,可以说整个观灵过程的视觉、味觉、听觉及嗅觉都有。观落阴这门法术虽然在史籍上没有记载,然而却能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绵延薪传,并广受欢迎,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参加观灵的人,不分人种及宗教信仰,任何人皆可以参加。举行观灵法会时,也没有地点上的关系,在佛堂、庙宇或信众家里效果都是一样,时间则以晚上的成功率较高。
参加观落阴禁忌: 超过六十岁的人请勿参加。 高血压、心藏病或健康欠佳者请勿参加。 妇女月事期间请勿参加。 曾入产房而未满月者请回避。 旁观者,请勿踏门坎或背靠门板。 法术进行时要保持肃静,不可高声喧哗。
参加观落阴者注意事项: 蒙眼时眼睛要自然闭着,毛斤中夹有一道灵符,符字要朝外。 脱掉鞋子,脚踏地面,双手自然摆在腿上。 心要放轻松。 法师念咒时如果眼前有出现任何景像,例如亮光、风景、活动的神佛……,要赶快举手示意,千万不要以为是幻象而不敢举手,否则会失掉成功的机会。 如有神驾降临,心要虔诚,合掌叩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