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荷李活道觀音堂 地址:香港上環荷李活道太平山街。 交通:灣仔或中環乘往西環小巴在荷李活道普仁街口下車轉入太平街即到。 創建年代不詳。 光緒年間重建。 九十年代初期修葺及加建。 本來觀音堂的廟門,對正現在的太平山街,一列長石級,直登廟門。後來要開闢太平山街,把廟前的石拆去,把登廟的入口處,改在旁街。 廟的入口雖窄,連兩個人也不能並排而過,但廟的規模卻很大,供奉了一座望海觀音,香火極盛。 此廟在上環水月宮對上約百步的地方。
灣仔望海觀音廟 地址:香港灣仔大道東。 交通:乘坐電車莊士敦道下車轉入大王東街可到。 乘多線巴士小巴在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街街口下車即到。 創建年代不詳。 1862年重修。 這間廟建於海邊,故名望海觀音廟,現在望不到海了。 香港未開埠前,是漁民聚居之地。漁民出海捕魚,常遇風浪,在風高浪急之時,求神打救,有人求天后娘娘或洪聖大王,亦有人求觀世音菩薩。得救之人,為酬謝神恩,建廟於海邊供奉,故此香港有很多的天后廟、洪聖大王廟和觀音廟。其中望海觀音,是漁民所建立的,觀音望海而知海潮之音,隨時打救在風浪中掙扎的漁民。 灣仔的望海觀音廟的觀世音神像,是坐蓮花的,面向北方,北面是海,觀音手持淨瓶,上插楊枝甘露,故廟前的對聯,有「座上蓮花」及「瓶中楊柳」之句。蓮花能浮於水面,永不下沈,同時亦係觀世音的「法花」,用這朵花來渡慈航,拯救溺於水深火熱中的苦難者。
榕樹頭觀音古廟 地址:九龍油麻地山東街 交通:有多線巴士經過,亦可乘地鐵佐敦或油麻地站出徒步几分鐘可到。
這觀音廟開光那一年,即宣統二年(1910),庚戌。 現在廟內以觀音為主,土地為副,有後來居上之意。按照中國神學的觀念,觀音的地位是高過土地的,觀音大士駕到,土地公公自然要恭迎他上座。 這間廟在公眾四坊街側,公眾四坊街今改名眾坊街。從前廟宇獨立,今已圍以粉牆,納入榕樹頭公園之內。
廟街社壇觀音樓 地址:九龍油麻地山東街 交通:有多線巴士經過,亦可乘地鐵佐敦或油麻地站出徒步几分鐘可到。
音,這觀音在北面,對廟北街的坊眾有利。因此廟南街那一邊的坊眾,便再請來一位觀音,安奉在南面的社壇之內;但北面的已名觀音古廟,南面的這一間,便不能稱廟,故用「社壇觀音樓」加以區別。 這二間廟,同在榕樹頭天后廟的範圍內,故此,在這範圍內就有兩間觀音廟。一間是近北面的,稱「觀音古廟」;一間近南面的,叫「社壇觀音樓」。兩位觀音菩薩,一南一北,保佑南北坊眾。
淺水灣望海觀音 地址:港島南區。 交通:中環交易廣場乘:6、6A、6X、61M、260號巴士到淺水灣站下車。 北角碼頭乘63、65號巴士見淺水灣海灘即下車。 淺水灣除了是港人的泳灘之外,也是本港的旅遊區,外國遊客都會到此一遊,因此沙灘上撥出一部分地區作為遊覽區,並在該處立了三尊巨型神像,一尊是河伯、一尊是天后、一尊是望海觀音。 這三尊神像,雖然不屬於廟內的神像,但在揭幕的時候,曾經過開光。 開光的意義,即是說:這雖然是藝術家所塑的石像,但經過開光之後,神靈即附在其上,成為一位真神。醒獅和金龍也有開光的儀式,在開光時,用硃筆加以點睛,即表示這一獅一龍,栩栩如生,有真神附上。 說也奇怪,自從立了這三尊神像之後,淺水灣上的游泳人士,遇溺的逐年減少,善男信女說,是神靈保佑之故。 望海觀音是一位保護水陸平安的神,故能發揮精神作用,使泳客在游泳時格外留神,因此遇溺的人數能逐年減少。 神像前雖然不設香爐,但時常都有香枝插在罐上,顯見有不少善信,都來拜座望海觀音。 每逢觀音誕,一早上就有善信或漁民乘船來這裡賀誕,還有一隊醒獅,到神前來叩頭,祝賀一番。天后誕也是一樣,來拜天后,一定兼拜河伯和觀音的。
赤柱觀音寺 地址:赤柱馬坑村。 電話:2813 1849
面相慈祥,白衣素服,手持玉瓶,腳踏鰲魚。像下對聯︰「望海豈無因,看識浪滔滔,四生汨沒應云何,倒駕慈航齊普渡;觀音元自在,聽聲塵浩浩,三界煩囂且方便,分身忍土演圓通。」 望海觀音像下兩旁護山牆後來裝飾了四十幅瓷磚拼畫(每幅拼畫用磚塊廿八件),描繪了佛陀,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事磧,活靈活現。 寺內大殿曾在1986年重修,為一水泥建築物,紅牆綠瓦。 大殿供奉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東北三老之一樂果法師為大殿題字的牌匾︰「大悲殿」現仍懸於殿內。 赤觀音寺現時除了每月自辦禮懺法會外,尚與香港佛教青年協會合辦每月生日會。寺院香火極盛,尤其各國觀音聖誕,到會者達數百甚至近千。 由於這裡交通方便,風景秀麗,平日遊人及信眾亦不少。
荷李活道觀音佛堂 地址:香港上環荷李活道。 建造年代不詳。 香港有很多不同類形的觀音廟,有一間觀音佛堂,是和水月宮附近的觀音堂屬同一時代建築物。它位於荷李活道文武廟旁邊,但歷史較文武廟為短。 咸豐元年,本港成立四環更練之時,人們在文武廟集會籌備;當時文武廟已很殘舊,四環的商家,發起重修文武廟,將廟址擴建為三間建築物,其一為文武廟本身,另外建一間公所和一間觀音佛堂。 觀音佛堂初期並未安奉觀音,衹作為四環更練的總部,後來取消了打更巡更制度,才將更練館改成觀音佛堂。現在該廟的門額,是用鏡架鑲成,與別的廟的門額用石刻成有別。 廟聯也是用鏡框鑲成,聯云:「西方綵竹千年茂,南海紅蓮九品香」,說明了廟內安奉的是紫竹林坐蓮花的佛家觀音。
紅磡觀音廟 地址:九龍紅磡差館里。 交通:佐敦地鐵站轉乘九龍城/黃大仙2、6、8、13小巴至差館里觀音廟前下車。 巴士:2E、3B、5C、6C、6F、7B、8、8A、8P、11K、11X、12A、 15、21、30X、106、212、230X、269B、297、796X、E23。 時間: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 電話: 2363 4930
約所建,三約是紅磡約,鶴園角約及土瓜灣約。在建廟之初,廟分三座,正座為觀音廟,左為「公所」,右為「書院」。現在左邊公所改為中醫診所;右邊的書院,闢作紅磡三約街坊會衛生部。 最出名乃「觀音開庫」,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日,慕名前來紅磡觀音廟借庫者絡繹不絕。近年,到這裡參拜的善信更高達十多萬人次。 屹立不倒,人人皆說觀音菩薩顯靈。古廟在年前重修後,香火更為鼎盛。 廟門石刻門聯云:「座上蓮花,饒有西湖三月景;瓶中楊柳,分來南海一枝春」。「公所」的門聯:「公道自在人心,公事期諸公辦;所在無分中外,所行無忝所言」。考1889年重建觀音廟時,紅磡與土瓜灣都已經列入香港版圖,故有「所在無分中外」之句。 觀音廟內的觀音神壇,裝上紅色電燈泡,這是本港各觀音廟較少見的。 奉祀神靈:觀音。 另祀神靈:太歲、列聖。 此廟宇屬華人廟宇委員會直轄管理。
觀音巖 地址:荃灣芙蓉山 觀音巖位處幽靜竹林之中,依巖而建,背靠大帽山,遠眺荃灣全市。 原名妙蓮洞。 觀音巖構建的最大特色,是所有建築均為大石下鑿出的巖洞。內冬暖夏涼,並有採光石孔以敷照明。 甫入寺門,見羅漢洞,供奉十八羅漢,塑像雅緻,惜被竊半數。 上有觀音洞,供奉觀音大士,善財、龍女二菩薩為侍,頂窗透陽光直照觀音像。 此外尚有天保洞,供奉韋馱菩薩。 外有慈雲、法雨亭,內有 重逾千斤的大銅鐘,名為「幽冥鐘」,以金、銀、斗錫、紅銅及鋅五金混合而成,並有一天然坐禪石。 再上為玉佛殿,供奉緬甸玉佛。 倫參法師在山上巨石大書「佛」字,遠亦能見。 現在觀音巖每月作一次大悲懺,每年四次觀音誕(正月廿六日開庫,二月十九日聖誕,六月十九日成道及九月十九日出家)均有四方善信前來參拜,並有朝山三步一拜祈福法會。 姜山觀音廟 地址:大嶼山大澳東北面姜山。 交通:觀音殿站下車。 電話:2985 5384 2985 5660 創建於1910年。 1953年重修。 原稱蓬瀛古洞,是大嶼山最大的庵堂,為葉善開(東姑)始建,建淨室五幢,名“積善堂”,又名“蓬瀛古洞”,因當地居民常往參拜洞內供奉之觀音大士,故俗稱爲“觀音廟”。葉東姑原是先天道信徒,洞內女修士均依先天道。東姑於1940出去世。1941年道埸轉而獨尊佛教。 海山法師,湖北黃陂人,十七歲披剃於湖南相國寺,次年於南京寶華山慧居律寺圓具,後遍遊名山,飽參知識。1941年,在上海華嚴大學親近月霞法師求學。他曾三朝四大名山,十禮仰光大金塔及泰國、緬甸、印度、期裏蘭卡等佛迹;1950年,海公自泰國弘法回港,挂錫於觀音寺,並倡辦華嚴法會,誦華嚴經,後更辦七禪法會,廣弘佛法。1952年,在蔡兆垣居士協助下,重修舊殿,將門匾新題爲“觀音殿”,寺院正名“觀音寺”,海山法師升座爲住持。1963年海公往生。1965年融靈法師榮升住持。 觀音寺於1990年6月重建,占地八千二百平方米的。工程耗資四千多萬元,得到胡文虎夫人陳金枝女士及李嘉誠先生爲紀念愛妻壯月明捐款,及各方籌集,1993年1月3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光典禮。重建後的觀音寺系參照北京頤和園佛香閣爲重建藍本,故不但氣象壯嚴典雅,建築佈局在香港梵宇中更獨樹一幟。 觀音殿牌坊:「聖域同登」,門匾「觀音殿」三字。重建後的新殿高二十四米,分三層,喻佛、法、僧三寶,故名爲三寶殿。頂層爲萬佛閣,圓拱形樓頂安奉一萬尊佛像圍繞,中奉五方佛,居中之毗盧遮那佛,法身高1.2米,其餘東南西北各有一尊身高1米的佛像,合稱五智如來。中層爲藏經樓,存放三藏十二部藏經及佛藏典籍,殿內供奉三大士聖像,包括大悲觀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底層爲觀音殿,中奉觀音菩薩像,寶相慈妙壯嚴,手執法器,垂護衆生。4.9米高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兩旁各置八尊栩栩如生的楠木彩塑羅漢聖像,各高兩米多,構成羅漢伴觀音的妙像。四壁有四幅自日本訂造金色銅蝕的觀音壁畫,各高3.6米、闊5.54米,描繪觀音菩薩示現三十二應身,聞聲救苦的廣大宏願,爲寺院中罕見的佛教藝術銅畫。殿外兩廂采平行佈局。右側設有鼓樓及香積廚,左側建成有鐘樓及客堂。鐘樓兼作地藏殿,殿內寺鍾重逾千斤,鐘聲清越,響徹羌山、鹿湖一帶。
慈雲山觀音廟 地址:沙田坳道400。 電話:2320 0789 交通:黃大仙地鐵站D口出轉乘806R專線小巴 於沙田坳道的「紫竹亭」下車。 再往山下步行十分鐘可到。 時間:上午九時正至下午五時正。 觀音廟建於清朝咸豐三年 (1853年),此廟的一項大型的修葺工程於一九九八年完成。同時亦重建了一座骨灰龕。殿內兩側的牆上掛有多幅圖畫。 水月宮供奉的是觀音大士。 大雄寶殿供奉「三寶大佛」: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及藥師佛。 廟后有一塊奇石: 姻緣石︰據說可在石縫間一睹未來佳偶的樣貌; 照寶石 :謂可一見日後的財帛. 誕慶節日: 觀音開庫:農曆正月廿五至廿六 觀音誕: 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 萬佛誕: 農曆四月初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