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法苑

地址:香港新界屯門虎地新村青山公路21M/S。

交通:由荃灣碼頭、葵芳地鐵站、旺角火車站或九龍火車站分別乘搭53號、67號M

   或67號X巴士;亦可選擇乘搭來往佐敦至元朗線小巴,在虎地下車。

電話:2459 6223

  1912年由李公達居士創建。

  該處環境清幽,遍种香樨,樨,即桂花,故初名樨香園,后因九龍有同名菜館,才易名為清涼法苑。

  1928年四月大殿正式建成,筏可大和尚題名為「天人師」,後於1963年重修。

  天人師大殿內樓堂高建,並以酸枝木造鏡屏及建佛龕,供奉三寶佛像。

  苑門為一雄偉高大石門,內有一佛堂,兩壁懸掛了杭州聖因寺於1764年舊拓石刻十六羅漢像,雖然部份已日久剝落,但拓刻清晰,畫工顯然,極為珍貴。

  清涼法苑共有四幢平房建築,庭園寬廣,遍植香花。亭閣雅緻,池荷吐艷,風景怡人。苑內仍處處可見筏可大和尚的墨寶。

  現時的清涼法苑已分成外苑與內苑,兩機構各自獨立,但苑內庭園與佛殿則共用。

  外苑別名為覺苑,為見修法師的傳法弟子主持。

  內苑別名淨恩小築,已於1982年註冊為非牟利佛教團體,其宗旨是宏揚佛法,推廣社會服務並體恤貧苦無依的老弱,由偉修法師等四位比丘尼的法徒管理。

  據說淨恩小築的齋宴極為馳名,假日到此茹齋禮佛者眾多。

  內苑利用平日齋宴及善信捐助的香油等收入,用作舉辦各種活動,如辦佛學講座,邀請大德高僧或居士在公開的會堂講經弘法,提供免費齋宴及冬賑給老弱無依者。

  苑內亦設有老人院並優先收容比丘尼。

  該苑以供應精美上素食品馳名。

  清涼法苑的首任住持見修法師(比丘尼),隨妙參老和尚出家,在寶華山受戒,早年駐於觀音山的凌雲寺,後移駐清涼法苑,有感苑內寬敞而交通堂稱便利,可廣作弘法道場之用,於是邀請的同門共修的偉修、敏修、明修、穎修四位比丘尼來苑共同主理法務。偉修等四位,均爲妙參法師之徒,並分別在樓霞山及寶華山受戒。

  「如是住」建於清涼法苑旁的屯富路口。此處是筏可大和尚於1924年南下到港時購地自築的清修之地。而後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間,大和尚法務繁忙,常奔走於大嶼山、青山及港九各處弘法及主理道場,下山時則居於此。

  「如是住」如今仍保持舊貌,古樸清幽。

  圍內有參天古樹、亭閣、水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