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美副將大馬路

  普濟禪院又稱觀音堂,是澳門三大禪院中規模宏大、歷史悠久、佔地廣闊、建築雄偉的一家。建於明朝末年,距今約三百六十多年,廟貌巍峨,深入三進,橫連幾座,以中國古翬飛式的佛教建築,具中國名山古剎的特色,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二座頗具規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築群。

  由一系列有規則形狀的廳堂組成,廳堂之間有多個前廳,內庭院及露天的走廊相連。此廟到處充滿美麗的裝飾,有壁畫和色彩繽紛的硫璃瓦併合成的門窗框,及繪述神話形象和佛教傳說重要片斷的浮雕。

  大雄寶殿正對禪院,莊嚴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皆為丈八金身,魁梧雄偉,其中之一為佛祖釋迦牟尼;殿旁懸有二個銅鐘,古色斑駁,已有三個半世紀的歷史。殿頂的簷頭瓦脊,鑲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鑲嵌的石灣公仔,栩栩如生,維肖維妙。次殿是長壽佛殿,供奉長壽佛,佛像安詳,象徵佛陀普渡眾生精神。

  進入主殿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蓮台,樟木雕塑,十八羅漢分列主殿兩旁,雕工精細,造型神態活現,其中位於左面的一尊羅漢,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鬢髮捲曲,極像外國人,據云就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馬可字羅,他曾在中國研習佛理。

  禪院內進的前廳掛有一幅畫像,人稱「大笑佛」。無論從那個方向欣賞畫像,佛相均咧咀相視而笑。禪院內收藏了很多名家的書畫、書法、文物,包括馳譽中外畫壇的嶺南派大師高劍父及乃徒關山月,有嶺南三大詩家之稱的陳恭尹,著名學者章太炎等人,他們的作品懸掛於殿堂,供遊客欣賞。在院內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飾,而書法雕刻,亦見清雅。兩度屏風,每度刻四屏條,收米芾、董其昌、劉墉等歷代名人手跡,刻工精細。

  步入後花園,有一花岡石桌和四條長石凳,就是簽訂中美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的地方。1884年,清政府國勢日衰,列強覬覦,美國以顧盛為代表,與清欽差大臣耆英於澳門簽署「望廈條約」,強迫中國開放通商港口,擴大美領事裁判權。1994年,禪院於石桌後方立一亭碑,記述此事。

  在後山花園中的連理樹,是一棵有數百年樹齡的高大連理樹。樹的莖部四株相連,造型頗似長頸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