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间习俗

斩鸡头

斩鸡头又叫“烧黄纸”,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种民间发毒誓的形式。

仪式开始,诉讼双方跪在神案前,而对神像,点燃香烛,顶礼膜拜。然后,双方手执一张黄纸,上面写着赌咒誓言,他们高声吟诵誓言,“清心直说,并无虚言”、“若有戏言,不得好死,断子绝孙”之类。接着,庙内执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鸡一只,一刀斩下鸡头,让鸡血洒在写有毒誓的黄纸上,再将黄纸焚烧,方爲了结。

此俗起源于民间,后来法庭处理一些无头案时,利用民衆愚昧的民俗心理,也采取这种形式,土洋结合,“斩鸡头,断疑案”。而且也偶有成功。1918年曾有两个大商人打钱债官司,双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法庭调解多次不能化解,于是只好让他们到文武庙去“斩鸡头”。师爷、律师同时前去“监斩”。到了庙中,原告不肯先跪下发誓,被告也不肯跪下发誓,于是斩鸡头没斩成,回到法庭,法官因原告不肯先下跪发誓,说明他心虚、理亏,反判原告有罪,被告无罪。此案当时轰动了整个香港。

此种裁决形式虽然已成爲了历史,但将赌咒习俗搬上法庭也实爲罕见。

太公分猪肉

太公分猪肉,有“祖先赐食”的意思,通常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即所谓春秋二祭)之祭祖仪式后于祠堂举行,至今仍盛行于新界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乡村。

隆重的祭祖仪式由族长带领完成后,村内德高望重之人会将猪肉分给年满六十一岁的年长男丁和去年出生的男婴,表示福荫及庇护已由祖先带到各家,所得的份量并会详细地记录下来。

“分猪肉”是村中的大事,即使已搬离围村的男丁,也会尽可能回村参与,可见这些集体的祭祀和宗族活动一方面表达了族人对先辈的孝心,也一方面象征着族人的团结和家族的维系,能增强宗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宗族活动。

抢包山

长洲抢包山复现民俗祥和

二○○五年五月十六日凌晨零时,全港市民都可以从电视直播中看到长洲太平清醮「抢包山」的热闹镜头。

五月十五日,整个长洲己热闹非常,全日吸引了逾二万名市民及游客到场,令这个平日宁静简朴的渔村小岛成了全城热点;其中,白天的飘色巡游美轮美奂、最具特色,晚上的「抢包山」更将整个活动的气氛推至最高点。

「抢包山」活动的广受欢迎,反映了传统民间习俗应予保留及发扬,而平安健康、社泰民安始终是民众生活的最大诉求。

长洲太平清醮源起于二百年前,故老相传,当时岛上发生了一场瘟疫,居民延高僧于北帝庙前打醮作法,驱除疫魔,此后果然风调雨顺、居民病痛减少,居民遂年年举行太平清醮,成了当地的一项传统,官民携手合办,就是港英殖民管治一百五十年间以至沦陷时期亦从无间断。

长洲太平清醮的一大特点,就是「全民参与」。岛上无分男女老幼、贫富尊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全情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且以街道为单位,每条街道由街坊会各自设计及派出「飘色」队伍,由小孩子打扮成各色古装人物站到高竿上巡游,进行评比,看谁的取材最生动、打扮最漂亮,夺标街道的居民都会很振奋。

今日看来,这类太平清醮庙会,绝非什么封建迷信,相反还相当的「科学」:活动举办期间,全岛修葺一新,有助改善环境卫生,亦提醒居民要预防疾病、注意健康;飘色巡游多取材自「三国」、「西游」、「八仙」一类传统故事,弘扬英勇忠孝,实质是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和伦理教育;压轴好戏「抢包山」,由各街区组队参与,徒手攀爬,比赛哪队可抢得最多的「平安包」,着重团队拚搏精神,而整个活动的内涵,就是团结互助、爱护家园,共建繁荣。

当然,时移势易,今日长洲岛上,大部分居民子弟均已出外谋生、上学,太平清醮的传统效用亦已减轻;但是,作为一项地方特色,每年长洲太平清醮,仍会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到来参观,带旺了岛上的经济和消费。

今年,长洲太平清醮活动中复办已经绝迹了二十六年的「抢包山」。过去「包山」由竹棚架搭,一九七九年的「抢包山」由于参加者人数过众,而且争夺激烈,以至整座包山不支倒塌,酿成多人死伤,自此政府即禁止抢包山举行。而太平清醮没有了抢包山,仿如失去了支柱,令整个活动大为失色。因此,今年复办抢包山,采取了安全措施,「包山」用钢架结构,规定参加者须经过攀爬训练,人数亦有限制,如此就既尊重传统、回复热闹,亦减少了危险性,是一项很好的改进。而绝迹了二十六年的抢包山重现,果然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兴趣,令今年的太平清醮盛况更胜从前。

香港婚俗

香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习惯以及地方的风俗,以信仰道教、佛教为主,由于长期受英国的统治,又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其文化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之中。结婚仪式,其豪华程度,以至于其衣食住行都体现了香港特色。

送嫁

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们就集中在新娘的家里,组成姐妹团,通宵达旦地热闹,叫做送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结婚以后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门,所以,这是与好友们的告别仪式。现在的香港都为双职工家庭,所以结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风俗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

结婚的前一夜,还有其它的一些风俗习惯。其中之一叫上头,就是梳头发的仪式。每位母亲都要给出嫁的女儿梳理头发。另外有些地方还要吃汤圆,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圆、幸福美满。

开门吉利

婚礼当天,首先由新郎和他的兄弟帮一同前往迎娶新娘,姐妹团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挡住去路,要想过门的话,需要付买路钱,需双方谈判交涉。礼金最初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开始谈起,谈妥之后由兄弟帮用现金付帐,礼金由姐妹团共享。这来源于古代中国上千年的买卖婚姻的习俗,现在则成为饶有兴趣的游戏。

斟茶与拜祖先

进入新娘家门,新郎要与新娘先要给新娘的父母亲献茶,称为斟茶。负责倒茶的人是一个穿着黑色礼服的中年妇女,被称作大妗姐。然后前往新郎家,到了新郎家,先是拜祖先,给神台上供奉着的祖先献茶点,然后给大门的土地神拜礼,之后是给父母斟茶。

喜勺

仪式结束后,就开始进行称为喜勺的结婚宴会。在此之前,一般是在傍晚五点左右开始,三五成群的开始打麻将、扑克牌或者唱卡拉OK、聊天。送红包一般使用称之为礼券的支票,由于香港治安不好,所以送支票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出来的智慧。红包一般根据亲密程度及婚礼的地点来决定,通常为四百至五百港币。一般到午后九点左右,新郎新娘落座上菜,宴会才能开始。无致词、无演讲,专门用餐。待用餐中途上鱼翅汤时,主持人才开始致词,各席就开始巡回干杯,也开始到了闹新人的时间。婚礼一般持续到夜里十一点钟才结束。

太平洪朝

「太平洪朝」是粉岭围彭氏在每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日举行的大型宗族性祭祀活动。于该活动开始之前,彭氏族人会先进行“点灯”仪式,但每年举行的日期并不固定。要视乎择日的结果。虽然如此,举行日期不得迟于该月的十五日。

开灯

神棚入囗的顶部悬挂了一盏大花灯,在所举行日期早上开始燃点,直至十六日,「朝首送灯」,分油灯为止。「灯」即「丁」取其谐音;「点灯」即「添丁」之意,村民都希望人丁昌旺。丁是指男丁,户主会抱着去年新生男丁集合在神棚于开灯时朝拜三圣,以感谢神恩。他们当然也希望以后都得到神的眷顾而使子孙一直昌盛繁衍。

贴平安符

朝首在清晨逐户贴上平安符,以保家宅平安。朝首是由已婚男性担任的,在结婚之年登记轮序,粉岭每次太平洪朝例有八名朝首。若朝首已移往外地或身体健康有问题而不能出席,可以由其儿子或亲人代替。

虔拜

喃呒领朝首向神朝拜。

抢鸡毛

在正围前空地进行,鸡毛是从一只生鸡(未经阉割的雄鸡)身上拔下的,约拔取七、八撮,从围门的圆孔掷下,村民就在下面抢夺,夺得鸡毛为之吉利。据父老说以前抢鸡毛是很热闹的,既有已婚的户主,也有青少年,现在却只得十数个中年以上的村民抢夺,场面较冷清。父老还说只有彭氏族人取得鸡毛才是吉利,若是外姓人夺得就会变成灾凶。

扒船

「新年仔」(又称「拜年仔」)会到围内各家各户拜年。他是一个头结红巾,上身穿黑衣和下身穿绿褶裙的少年男孩,而「新年仔」的选定是没有一定资格的。他向各户拜年时照例说声「恭喜发财」就入村民家内取走预先放在祖先神龛上的红封包,他走后那家村民就会燃放爆竹。新年仔是代表神向人祝贺的,所以家家户户都欢迎他来。尾随「新年仔」是朝首抬着的纸船。现今的纸船是大洋轮模样,据父老所言以前的船是用禾杆草扎成的尖底小艇。当纸船经过家门时,村民就把象征瘟疫的麻豆和鸡毛等不洁之物放入船内。

另外还放入香烛冥镪,表示将灾疫带走,人畜就能平安无事。扒船的路线必定由正围开始,南围北围谁先谁后就要由喃呒问杯决定。接着是化纸船,在扫管埔村村界进行,喃呒先将写有灵符的木条埋入泥土下,用意是镇压邪秽,不使为祸人畜。埋下木条后便燃点香烛,最后将满载「不洁」的纸船焚烧,这就完成了驱除围村内邪秽不洁的仪式。

发送关文

启坛:喃呒带领朝首到神坛和神棚朝拜,开坛做朝。

拜井神:喃呒与朝首由神棚出发到围内三囗古井朝拜,每到一囗井前都祝祷一番才燃点香烛和焚烧冥镪。族谱记载围内有两囗古井,分别有龟蛇出现,龟和蛇是北帝的象征,所以相信古井有北帝的福佑,因此要朝拜以答谢神恩。据父老说井水只供族人用,外姓人是不能分享的。嫁入彭氏的媳妇在新婚翌日必须到古井取水用,这样才算是彭氏的一份子。时至今日古井已废弃不用,而这个习俗也取消了,但拜井神的仪式仍沿用至今。

诵关文:由喃呒诵读关文。关文是村民向神祈求福佑的祷告文章,祈福者就是村内的男性户主,因此关文内列出了族内所有户主的姓名;一些女性的姓名也会放在关文上,这表明她们是该房中唯一的生存者。另外还有朝首的姓名,他们是代表全村参与洪朝的。读完关文就进行「开光挂红」。喃呒会用指头捏破一只生鸡的鸡冠,再以鸡冠蘸酒(鸡血和酒)涂在关文和信封上。鸡是德禽,一般相信鸡血具有驱邪和通灵作用,「挂红」的「红」就是指鸡血,而「开光」的目的是使经过涂鸡血的事物增添灵气,以带来好运。关文经过开光有了灵气,又不受邪秽侵扰自然可上达神灵。

发送关文:喃呒将已开光的关文人在信封内,放在骑在马上的功曹(意即信差)手上,吩咐功曹将之传送到神前,神就能知悉他们的心意而赐福给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喃呒拿着五雷号令、笏及剑祝祷,之后才化功曹,还鸣放了十多串长达十呎的鞭炮。

祭煞

午夜时在神棚进行。喃呒穿着新年仔的服装,以经过祝祷的绿、红、白、黑和黄色五支小旗分别安放在神棚的东、南、西、北和中央的位置。喃呒不时吹响牛角和举刀施法。这项仪式的目的是镇压五方的灾邪,以保人畜平安。

送神归位

用白布筑起法桥连接神棚和神坛,将神坛上的香炉与贡品通过法桥运送返回神棚安放。

贴榜

榜是用一幅天地(上下的边缘地方)为绿色的红纸造成,「红」和「绿」代表福禄。榜上所写的内容与关文相同,由村民协助贴在围墙上,让全体村民知悉向神祈求的内容及其户主名称有否遗漏。

唱麻歌

麻歌的歌词是有关种麻的过程、用麻造衣服和劝导人行善积德,是一种劝人勤力工作和行善除恶的歌。喃呒穿着便服带唱,朝首和唱。据父老说,以前唱麻歌是要通宵达旦的,现在已大大不同,唱歌的时间大大缩短,大约一小时就会唱完,缘首们便可回家睡觉。

诵奏文、发送奏文

奏文是村民向神祈福的奏章,由喃呒诵读及焚化。

问杯

喃呒换成新年仔服装,将杯交给朝首掷,以卜来年乡村凶吉。朝首会用笏接杯才向后抛。分别以铜杯、木杯和猪脚来占卜全村的人口、是非和六畜兴旺,若取得胜杯(杯是一对的,一正一反为胜杯)就心安理得。

劈五方

喃呒以牛角祝祷,并拿着长柄斧向代表某一个方位的地方划上一「井」字,然后在那地方放置元宝和香烛,东南西北中央每一个方位都是如此做法,最后将五个方位的元宝一起焚烧,目的也是驱除五方的灾邪。

劈沙罗

沙罗是朝猪的胃袋,充气后便胀大成一椭圆状球体,经过喃呒的祝祷后就用斧头劈破。沙罗也是代表邪秽的,劈沙罗就象征除去邪秽,不使侵害人畜,保障村民的生命和财产。由此可见村民对「驱邪攘灾」的重视程度。

朝首送灯

为了答谢朝首的帮助,喃呒会把神棚花灯内的油灯分送给他们,朝首会将油灯放在预先准备的半盛了米的米斗内,从神棚一直拿返自己的居所,安放在神龛上。另外,两个花灯合共八面的图画也会撕下来分给各缘首,然后将它贴在神龛附近,代表来年带来好运。

化榜文

除下围墙上的榜文并把它卷起,然后将榜文与大花灯、纸扎物品和香树一齐堆放在正围前的空地焚烧。

送神归位

村民用銮舆接载神棚内的三圣行身(庙的主神像一般都有行身和坐身,行身是在庙外朝拜活动时应用的)返回三圣宫。三圣像运返三圣宫后就在门外大放爆竹,而洪朝的整个活动亦结束。

资料来源:摘录自互连网,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