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身氣功下面以三種氣功為例子,說明加何以身體來感受「氣」的存在。

四十九式經絡動功:

勞宮開門:

一手上舉到和臉部等高的地方,掌心朝向臉部,雙眼注視掌心(勞宮)。

手指輕輕地伸,不可用力,使掌心形成一個小小的凹處。

注視一會兒之後,勞宮便會產生一種旋渦不斷迴旋般的感覺;或者,產生一種電流動般的感覺,有些人的掌心甚至會發紅。

正式的動作以虛步(重心落在後腳,抬起前腳尖)站立。一手的勞宮貼於另一手肘。在此,若不以虛步站立,則手肘置於書桌上也可以,最重要的是掌握勞宮的感覺。譬加,氣集中於勞宮後,即使視線離開掌心,也可以感覺到手掌有被推動或不停旋轉的感受。

就氣功而言,勞宮是極重要的穴道之一,「外氣功」(照射氣,以治癒病症)的練習,也常會通用到勞宮。同時氣功對於治療半身不遂,頗有功效。

懷中抱月:

雙手的中指尖分別貼於勞宮,大拇指和食指都扣成環狀,這個動作稱為「動功拳」。

雙手臂形成弧形,使雙手動功拳的食指第一關節可以互相接觸。

練習動功拳時,最理想的位置大約是在與心窩等高的地方。肩部要下沉,後頸部則伸直,雙眼注視大拇指和食指互相接觸之點,雙膝略向下蹲。

專心一意地注視此點後,會逐漸感覺到在雙臂所形成的圓弧內和圓弧外的空間有所差別--在圓弧下力的地板顏色會越來越明顯,而且,有逐漸上浮的感覺。

此時,大拇指和食指也有發熱的感覺,而且,在由雙臂所形成的圓弧內部,也會開始產生溫暖的感覺,漸漸的,連胸部、大腿內側的會陰,也會產生一股暖和感。

等溫暖感擴展至腰部或肚臍附近時,背骨兩旁會滲出汗水。

若走近正在練氣功者的身旁,並將手插入對方以雙臂形成的圓弧中,或者伸手貼近對方的身邊,可以感覺到有一股溫暖的氣流,或熱風吹拂的感覺。

練習氣功時,快者二至三個呼吸時間,慢者,只要持續地保持注視自己手指尖的姿勢約十分鐘左右,自然可以體會到某種特殊的感覺。

剛開始練習時,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好像處於冷風的吹襲中,但是,反覆練習數次之後,自然可以產生暖和感。更奇妙的是,有些人會覺得身體內的各部位彷彿都在顫動,也有些人則感覺到好像連腸子都在運動似的「內動」,而此種氣動對治療肺癌很有效。

要想仔細體會氣的感覺,務必專心練習。

 

強身氣功:

貫氣功:

雙腳打開與腰部同寬,身體放鬆地站著。雙臂由身體兩側緩緩上舉,手肘彎曲,掌心向內,然後掌心對準百會。

漸漸地,在百會四周會產生像風吹過的搔癢感覺,產生了這種感覺之後,雙手由身體前方緩緩降下,至下腹部停止。

隨著這一動作的進行,應掌握住下列「氣」流通的三階段:

首先,氣從百會(頭頂部)分成左、右兩股,由雙耳至喉嚨處流動,並會合為一,然後,於喉嚨處又分成左、右二股,各自流向鎖骨至乳頭,而於肚臍處再會合為一,並下行至會陰。此後,氣又分成二股,各別流經左、右大腿內側,到達湧泉穴,再從湧泉穴深入至座下三尺處。

其次,順著百會至會陰相連的身體中心軸,氣會朝正下方降下,於會陰分成二股,經大腿骨中心(骨髓),而達到湧泉穴,並深入至座下三尺處。

最後,氣會由百會順著背骨,下降至命門(肚臍的正背面),而後,分成二股,流經雙腳外側,再由湧泉穴深入至座下三尺。

舉起雙手,靜靜地緩緩吸氣,放下雙手時,應毫不停滯地吐氣,不可過於挺胸,腰部不要用力,彷彿被往上拉一般,自然地伸直背脊。

又,稍微彎曲膝蓋,則易於掌握下半身的感受。

在氣的流通三階段中,可感覺到有暖和的氣在流動、有涼爽的風拂過,或手腳產生發熱的忌覺。

坐功:

坐在椅子上,採端坐或盤腿坐。

採用自然的腹式呼吸,精神集中於下腹,然後,根據意念的引導,引發氣作渦狀回轉,或將氣視為旋渦,今它旋轉。

就男性而言,氣依順時針方向旋轉,稱為正轉,氣依反時針方向旋轉,稱為逆轉。女性則相反。

以意念引導氣慢慢地正轉二十四次,而後再逆轉二十四次;或讓氣旋轉三十六次、七十二次或八十一次也可以。

結果,在肚臍的周圉或腹中深處,必可感受到一白熱氣的存在,這一團熱氣將會擴展到整個腹部。

 

真氣運行法:

意集心窩法:

坐在椅子上,採端坐或盤腿坐,臥式、立式也可以。

首先,雙眼注視鼻尖一段時間後,閉上雙眼,並將意念集中於心窩附近(稱作內視)。

吐氣時,要驅動意念,使氣得以集中於心窩,吸氣時,千萬不要施以任何意念的作用。

反覆呼吸數次以後,以心窩為中心,暖和感會逐溉向四周擴散,此時,只要以一手的勞宮輕輕貼在心窩上,就可以感覺得到。

注意:絕不可以用力地進行僵硬的吐氣方式,否則,反而會引起心窩的聚張,導致呼吸困難。

降丹田法:

一感覺到心窩發熱時,便應緩緩吐氣,並讓氣降至下腹部,就會有一般熱流送進丹田中,而且,不只是在下腹部,就連整個腰部四周,都會產生「氣」的充足應。

當氣充實丹田後,便會自然地朝督脈方向上升。

換句話說,只要在下腹部和腰部能感覺暖和,那麼,整個背骨也一樣會產生溫暖感。

放鬆功:

下腹部、腰部所感受到的暖和感、熱感和充實感、手掌和腳部所感受到的熱感、電流通過的感覺、身體各部位體驗到彷彿有暖風吹拂(有時是涼風)等感覺,都是我們最先可感受到的「氣」。

凡上述種種,都是很具體的感覺,為了體會到這些感覺,修練氣功時有二大要求:放鬆與意念的集中。

放鬆--「鬆靜自然」(自然地放鬆無謂的力氣,使心得以安靜下來)是使身體感受到氣存在的大前提,同時,也是練習氣功所應努力追求的境界。

如果不能完全放鬆的話,絕對無法感受到氣的存在,故相對的,只要能體會到氣的存在或流動,鬆弛感也自然會不斷地提昇。

但是,這並不是單純的力量放鬆,而是指讓體內充實的放鬆力發揮出來。

以「勞宮開闈」中手的運作為例,若只是單純的放鬆手的力氣,五根手指必會無力的彎曲,若發揮手的放鬆力,那麼,就能驅動意念,可以用手指夾住棉花球,而棉花球既不會被夾扁,也不會掉落。

所以,後者可以感覺到手指產生了熱惑,或感覺到皮膚下氣的流動,當此種感覺擴展到全身時,便是所謂的「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