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明功正功簡法:

  虛明功鍛煉方法,依據應用價值分爲正功和輔助功兩大類。正功是以坐式、臥式爲調身,以調息、息調、運息、息和、歸息、息息爲調氣,以意守呼吸、意守丹田、意守運丹、意守通體,意守虛明,自我作念等爲調心的三位一體的自我鍍煉過程。以下對正功方法予以簡要介紹。

調身:

練功體位正確與否,關係著調氣和調心的效應。因此,對調身必須予以重視。

正功調身姿勢分坐、臥兩種。

坐式:

坐式分盤膝坐和坐凳式兩種。

盤漆坐:

盤膝坐於床上或席地盤坐練功。

自然盤膝式:

臀部著墊,兩小腿交叉壓在大腿之下盤坐。足掌向后、外。頭頸軀干端,臀部稍向后,以適於含胸,頸部肌肉放鬆,頭微前傾,兩眼輕閉,兩上肢自然下垂,兩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將一手置於另一只手的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

單盤膝式:

雙腿盤坐,左小腿置於右小腿上,左足背貼在大腿上,足心朝上,或右小腿置於左小腿上,左足背貼在大腿上,足心朝上。

雙盤膝式:

雙腿盤坐,兩小腿交叉,右足置於左大腿上,左足置於右大腿上,兩足心朝上。

坐凳式:

身體端正穩坐凳上,頭微前俯,軀體端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十指舒展,掌心向下,輕放於大腿膝部,兩腿自然分開,與肩等寬,兩膝關節彎曲成90度,兩小腿平行而垂直於地面,兩腳底踏實地面(如凳的高低不合適,可在凳上墊毛毯或腳下放踏板。如凳腿有調節裝備,則可調節之)。兩肘關節自然彎曲、放鬆。

臥式:

臥式分仰臥、坡臥和側臥三式。

仰臥式:

平仰臥於床上練功。頭頸正中,枕於枕上,枕之高低,以下頜略含爲度。五官軀幹要求,均同坐式。上肢自然伸直,或肘關節略曲,手心向下,左右手分別放於身體同側床面上,依據下肢所處姿態,又分三式。

開距仰臥式:

下肢舒伸,足踵分開與肩同寬,足尖自然外展,呈八字形分開。

合踵仰臥式:

足踵靠攏,足尖呈八字形分開。

曲膝仰臥式:

膝關節屈曲約120度,膝膕部下方,以軟之物墊實。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尖呈八字形分開。如果將臀部墊高,則稱曲膝臀高仰臥式。

坡臥式:

坡身仰臥於籐椅或沙發等物之上練功。坡度宜保持在35度至70度之間。頭部端正,頸勿偏倚,頭後置以軟枕,使下頜呈內收之勢。五官驅干要求,同坐式。腰背著物,切忌懸空。膝關節屈曲120度,雙腳與肩同寬,平踏於地。松肩垂臂,兩手相握,置於小腹之前。或將左右手分別置於身體同側的器物上。

側臥式:

側身就臥於床上練功。其式爲,坦然而臥,鬆肩舒臂。上肢屈曲而放,下肢微踡而置。四肢具體要求,依側左側右而異。以右側臥位爲例,左上肢自然屈曲,腕關節略呈背曲,五指松握,放於對側乳前床面,其肘部向前略展。右上肢屈曲,掌心阿上,放於耳前枕上。右下肢髖、膝、踝三關節依次屈曲約120度、80度、140度。左下肢髖關節屈曲約140度,並內收120度,膝、踝關節各屈曲90 度,唯後者尚內旋30度。左膝關節輕壓於右腿膝關節之內側面,左踝關節輕按於右足的腳弓處。左側臥時,四肢位置與上述左右要求相反。頭頸五官和軀幹要求,同於坐式。

調氣:

調運氣息是練功的重要內容,練功者必須高度重視,切勿敷衍以待。正功調氣分爲三段六步。即“築丹”、“運丹”、“鎮丹”三階段和“調息”、“息調”、“運息”、“息和”、“歸息”、“息息”六步息去。

築丹:

築丹爲調氣的第一階段。築丹是借助後天呼吸而培育“先天真氣”的過程。丹者,非指練功中所選擇的意守部位,乃指通過呼吸調練而達有物(指真元內氣)形成之泛稱。築丹是本氣功的入門工夫,屬於初步,但關係著整個功法鍛煉的成敗,因至關重要,故喻爲築基。築丹階段包括調息、息調兩步息法。

調息:

調息爲練功首務,共包括四種方法。

吐故納新法:

每次上功之初,身、息、神都要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動靜轉化過程。故初上功時,必先調和軀體,以安其身。然後開口徐徐吐氣,意想體內濁穢之氣脫口而出,再以鼻吸氣,意想清潔之氣納入體內。此法以吐故爲主,納新爲輔,以便迅速達到心平氣和的要求。吐納几次至數十次,當吐納流利、氣息平和後,即練靜呼吸法。

靜呼吸法:

調息之初,不可硬性改變呼吸形式,其長其短,其速其緩,不可強行控制,應以自然爲原則,和順爲要求,在氣息暢達流利的基礎上:用意不用力,輕巧靈便地進行誘導,逐漸把氣息引進到“出入綿綿,勻細靜適”的地步。此後,即可進行數息。

數息法:

數息爲意守呼吸的初步工夫,數息既可調整呼吸,又起攝心斂意之效。所以,對調伏初練者的散亂思緒頗有幫助。數其吸氣,或數呼氣,由一至十,或至一百,意專於數,周而復始。數息既然是意守呼吸的一種形式,因此,數息前務要通過靜呼吸法鍛煉,把呼吸“調柔致細,引短令長”,使呼吸達到“出入綿綿,勻細靜適”的地步,方可數之。否則,不但不得其益,反受“風”、“喘”、“氣”三相之擾,而招致心煩意亂之害。數息純熟,則心息相依,意念專一。此後,再換隨息法。

隨息法:

該法是意守呼吸的一種習用形式。意念既髓吸氣,又隨呼氣,隨息時不論吸氣、呼氣,都宜引氣下行。隨息純熟,則氣息綿密,意氣相隨,綿綿徐徐,靜緩入於腹內丹田。隨息功滿,則調息練成,此時,心情恬靜,丹田蘊育之真氣萌生。此後,再進行息調鍛煉。

息調:

息調爲築丹階段的第二步工夫,和調息相比,則深入一步。調息是以調練肺呼吸爲主的方法。而息調則屬於調練丹田內氣的工夫。調息中業已把肺呼吸調至。“不粗不結,靜細流暢;不寬不急,綿密柔和”的地步,即達到了所謂的。“息相”。“息相”是調息功滿的結果,又是息調始練的依據。

息調是在調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進行息調鍛煉時,雖不著意肺呼吸的調整,其息也調和自如。故稱意調。息調之法,要求冥心淨念,寂照丹田。於是,丹田蘊育的真元內氣,由隱而顯,此氣並於丹田內任運自如。對此等活潑自在之氣,宜勿忘勿助,不加功力,靜察氣運。日久,氣的運動形式漸趨規範,於是,氣隨神往,氣受神馭。神氣相依,不即不離。息調時,心境寂靜意守此息調之相,遠比意守調息爲佳。

運丹:

運丹爲調氣的第二階段。運丹指真元內氣任運而言。築丹告成,真元內氣凝結成象,並啓迪通運之機。故築丹完成,始可運丹。否則,真元內氣不生,運之無物。運丹階段包括運息、息和兩步息法。

運息:

運息又稱神馭氣行法。息調功滿,真元內氣顯現成象。此時氣戀其神,神馭其氣,神行氣也行,神住氣也住。神導氣行,運行不離,此即所謂神馭氣行法。習用者有以下四種。

神馭氣行會陰法:(聚散呼吸法)

先天之患。始於腹憫丹田。不論吸氣呼汽,皆宜以神馭氣,綿密而運,吸氣時,氣隨膈肌降落抵會陰而止。日久氣聚腰胝。聚部有散(爲一種鬆適彌散之感),撒無止處,呼時,繼吸氣之散而散(四肢尤其手指明顯)。因病之需,也可吸則氣由圍聚充丹田,呼則彌散,爲了加強實腹效應,吸時尚宜配合提肛收腹動作(逆式呼吸)。意會真元內氣聚散變化,令人意恬神怡,誠爲一種理想息法。

神馭氣行足踵法(降氣呼吸法):

降的含義有二,一有降服氣息,馴熟歸順之意;二有抑上扶下,神息接踵之意。鍛煉時,以神馭氣,由腹內丹田降於足踵或涌泉;也可漫起顛頂之上,散終足踵之下。氣之降運,有時僅在肢體其一局限範圍內進行。降氣之始終點,不必拘泥分寸,宜靈活掌握。唯降運時務要降散相輔,靜適相佐。降氣法通常配合肺呼吸進行,配合方式分爲呼降吸降法:即以神駛氣,不論吸氣呼氣,皆分別將氣降於足踵或湧泉,進行時尚可配合腳趾抓地動作,即吸則輕抓,呼則舒放,也可只進行意念抓放。呼氣降氣法:即以神馭氣,只隨呼氣降運內氣,呼吸分段降氣法:即以神馭氣,隨吸氣降至腰胝,隨呼氣繼降於下肢。

神馭氣行三田法(丹田呼吸法):

三田者,非道家所謂眉間、心下、臍下三位丹田,而指氣海、會陰、命門鼎足丹田而言,神馭氣行三田法,以揉爲要訣。揉義有二:有揉順三田化而爲一之意,又有捶煉調揉真氣之意。行丹田呼吸法時,將外散之氣複收歸於丹田進行調揉,使馴熟之氣,進一步充實,從而爲進陽沖關蓄積動力。具體方法。以神馭氣,在丹田往返作揉、揉之始點,起自氣海,隨吸氣揉至會陰,稍停。再換呼氣,由會陰逾命門揉至氣海。如是周而復始,綿密作揉,日久,三田揉順融匯,而成三位一體之大田。

神馭氣行任督法(周天升降呼吸法):

此法即元神駕馭真元內氣沿任督二脈運行不息之渭。任督相運的實現。標誌著功候有了相當進展,對強身治病確有一定作用。由於這種原因,部分求功過切者,抱著急於求成的態度,採取強奪硬取的方式去追求,這非但不得其益,反受其害。

周天法需在自然原則下,遵循一定程式去鍛煉。程式包括調息淨慮、凝神寂照、聚散充氣三個步驟。通過調息淨慮,達到心靜意虛,以實現虛靜基礎上的念住神凝。通過凝神寂照,達到聚精化氣,以實現恬談中的真元來複。通過聚散充氣,達到頤養真元,以實現純清前提下的真元充盈。當氣充盈後,自然進陽沖關,而行周天之運。

有關呼吸配合和意念誘導,有兩種方式,一是不配合呼吸和作念誘導,只強調凝神寂照,日久自然氣複沖關相運,在運行過程中,內氣和肺呼吸常不同步;一是在自然基礎上,通過呼吸的巧妙配合和作念誘導,以加快進展,早日實現任督相運。氣功傳統理論把肺呼吸稱爲後呼吸或外呼吸,把虛靜中任運的真元內氣稱爲先天呼吸或內呼吸(非組織呼吸)。先、後天呼吸有著嚴格區別,但鍛煉時可相互配合,以達互用之目的。配合方式不盡一致,可採用呼降吸升方式,即呼氣時以神馭氣,沿任脈而降,吸氣時循督脈而升。所謂“後天吸氣,則先天氣升焉,後天呼氣,則先天氣降焉,若以肺呼吸爲升降者,則去先天遠矣。”即是此意。也可採取呼升吸降方式。配合方式迥然不同,但效果無異,可因人選擇一種鍛煉。

循行路徑,即任督二脈之連線。運行時心境恬談,唯覺丹田真元內氣奪水火尾閭關,過夾脊轆轤關,透腦後玉枕關,達巔頂泥丸宮,貫眉間祖竅穴,渡口中鵲橋路,下氣喉重樓處,抵心下一寶殿,返腹內下丹田。沿此路徑,周而復始,相運不息,即神馭氣行任督法。

息和:

此爲運丹階段的第二步息法。和者,和諧好合之謂。運息時雖氣運百脈而無阻,但僅限於己身小天地之中,唯賴氣和之大氣化作用,方能和合內外,悉備天地精華,而達浩然之境。進行息和調練時,先行自身和合法,使遍體內外,化爲一體。而後再行內外開合法。開則氣相融融,彌散六合,悠悠浩然,合則氣相綿綿合聚一微,幽幽寂然。此爲大氣化之象,天人相應之果。息和日久,物我和合,不見內外諸物,而呈渾元一氣之相。

鎮丹:

鎮丹爲調氣的第三階段。鎮丹指先天真氣調練純淨,由動轉寂之謂。鎮丹乃調練氣息的發展趨勢,練氣化神的必然結果,鎮丹階段包括歸息、息息兩步息法。

歸息:

息和功滿,當行歸息之法。歸息含義有二:一爲神氣歸一,二爲氣得歸宿。歸息時,要求凝神住念,靜守渾然一體的圓形氣物,日久氣物漸次湛然,於是似氣非氣,神氣歸一。

息息:

息息者,即息住氣運之謂。神氣歸一,其息自息。歸息功滿,則息息功圓,二者之間,傾刻之變。息息是虛明功的至上息法,可謂練息之極功。唯得息息之果。方獲全神之妙。顯然,息息乃是實現虛極至明的決定手段。

調神:

心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心神基於精、氣而産生。練功珍視精氣攝養,尤其注重心神調練。神是精氣之主。雖云神由精氣所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運行之主者,則又在吾人之神。心有妄動,氣隨心散,氣散不聚,精逐氣亡。顯而易見,調練心神,乃練功中的決定內容。虛明功調練心神之法、歸納爲“意守”、“作念”等。

意守法:

虛明功意守方法,依據內容之異,分爲六種。

意守呼吸法:

此法與調息中的四項息法相對應。初練功者,常常雜念橫生,思緒萬千,無法淡化控制,令人苦悶至極。此時務要心鏡平靜,切忌心生煩躁、怨天尤人。應聚精會神,貫注於呼吸之調練。無意守素養者,一般不宜先行意守丹田。因初練者之丹田空空如野,真元隱匿,不易收心住念。調息時,既有具體呼吸形式可察,又有清晰內在運動可覺,所以意守呼吸遠比意守丹田易於收斂思緒。顯然,意守呼吸乃練意入門之捷徑。具體方法是用意輕輕體會呼吸運動形式,及其所導致的主觀感覺(包括小腹起伏運動之感覺)。

意守丹田法:

虛明功中的丹田主要指下腹丹田,其部位在神闕(臍)、命門、會陰三穴之間,範圍較大,是把神闕,命門和會陰包括在內的一個圓形空間。意守丹田,即用意念輕守腹內的一個圓形體積或以小腹中心為圓心的一個圓形面積。意守時萬莫把丹田視爲一小小的穴竅而拘泥分寸,以免陷入極端。

意守運舟法:

此即意守真元內氣任運之形象或感覺。

意守通體法:

意守通體法即意守息和法所達到的渾然一體之相。

意守虛竅法:

虛竅非虛設之竅,乃指虛無之景。

意守虛明法:

虛明是矛盾的統一體。虛、明之間,存在著相互對立統一的關係。神明寂照爲虛,神明妙用爲明。明從虛中生,故虛明者,必不爲二,亦虛亦明,虛明交融,意守此相,即謂意守虛明。

作念法:

作念是指自我構念而言。作念活動,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誘導過程。功中依據治病、保健、調能、功候之需,在詞的基礎上,自我能動地構成某種知覺、表像、概念、願望而活躍於主觀意識之中,並篤信物我之間發生著和作念內容相一致的變化。氣功申諸如“誘導”、“存想”、“默念”、“訶贊”等方法,皆屬於作念範範疇。作念是調練心神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但能主動地克制雜念,並可以能動地調整與改造機體的機能狀態。作念內容有喜笑念,憎愛念、鬆靜念、愈病念、散適念、幽美念、虛明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