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谷類的功用:

小麥


【性味】甘、微寒、無毒。

【功效】入脾、胃經。除熱,止渴,利尿,養心除煩。

【主治】口乾咽燥,小但不暢,失眠,外用有消炎、止疼、去濕作用。

米糠


【性味】苦甘、平、無毒。

【功效】入脾、胃經。健脾胃,消腫利尿。

【主治】腳氣、浮腫,泄瀉。

大麥


【性味】甘、溫、無毒。

【功效】入肝、脾經。益氣健脾,和胃調中,疏肝利氣,回乳。

【主治】食積不化,食欲不振,飽悶腹脹,積滯下痢,婦女斷乳或乳汁鬱積引起的乳房脹痛。

【附注】大麥在一定水份和溫度下萌發的芽,稱為大麥芽,曬乾後炒熟應用。

大麥芽的優點是既能消食化滯,又能回乳舒肝。大麥芽是製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又能經過加工熬煉成為麥芽糖,富有營養,為老、少及體虛者的滋補品。

哺乳期間忌食。

蕎麥


【性味】甘、平、無毒。

【功效】入脾、胃經。降氣寬腸,健胃止痢,有降血壓作用。

【主治】腸胃熱積泄痢,自汗;外用治丹毒瘡腫。

小米


【性味】甘、微寒、無毒。

【功效】入胃經。健胃除濕,和胃安眠。

【主治】胃虛失眠,婦女黃白帶。

玉米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含 高澱粉質,維生,醣、蛋白質、磷、鈣。

【功效】入胃、腎經。止血,利尿,利膽,降壓,助消化。

【主治】小便不通,膀胱結石,肝炎,黃疸,高血壓,糖尿病。

【附注】上述功效均指玉米須。

而玉米芯的性味功效與玉米須的利尿作用基本相同,多用於水腫病,亦可治小兒夏季熱。

玉米供食用,營養價值較高。

高梁


【性味】甘澀、溫,無毒。

【功效】入腸、胃經。固腸胃,止吐瀉;高梁根利小便,治難產。

【主治】小便不通,婦女倒經,腹瀉。

紅薯


【性味】甘、平、無毒。

【功效】入肝、脾經。健脾胃,補虛乏,益氣力,通乳汁;外用消瘡癤腫毒。

【主治】大便帶血,腹瀉,便秘,濕熱黃疸,水臌腹瀉,夜盲,消渴,乳癰,瘡癤。

【附注】紅薯能當主食,亦能作菜,可蒸、煮、烤食,又可曬乾磨粉做成各種食品,也可製成欠粉,粉條,酒,醋等。但不宜多食,多食會滯氣引起燒心、吐酸水、腹脹和放屁。

蠶豆


【性味】甘、微辛、平、有小毒。

【成分】含巢菜鹼酣,蛋白質,磷脂,膽鹼,植物凝集素。

【功效】入肺、大腸經。蠶豆快胃,和臟腑,止血,解毒;蠶豆花止血、止帶、降血壓;蠶豆梗止血;蠶豆衣(蠶豆皮)健脾利濕;蠶豆莢燒炭研末外用治燙傷、膿皰瘡。

【主治】胎漏,產後風,便血,吐血,鼻衄血;外用治瘡毒。

【附注】有過敏體質者忌食。

蠶豆含有一種毒素,多食會引起中毒,尤其是小孩。中毒症狀類似黃疸的名叫蠶豆黃病,這種病多在食蠶豆後一至四天內發病,最初發低燒或高燒,頭疼,腹痛,隨後全身皮膚呈淡黃色,小便棕紅色,此病來得急,嚴懲者若不及時救治可導致死亡。故鮮蠶豆須經開水煮,去水取豆再煮、炒食用,幹蠶豆也要多浸泡幾次水,將浸泡的黑水倒掉,再煮食。入藥多為殼、梗、花、葉。

黃豆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含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A、B。

【功效】入脾、胃經。清熱解毒,利小便,降低血清膽固醇 ,增強體力。

【主治】胃中積熱,水脹腫毒,小便不利,腳氣,皮肤病。

【附注】黃豆可作為藥用,但藥用價值不如黑豆。

消化不易,一次不宜吃太多。

豆漿性寒,腸胃易於消化吸收,能清利大小便,解熱潤肺,寬中下氣。

赤豆


【性味】甘酸、平、無毒。

【成分】維生素C。

【功效】入心、小腸、腎、膀胱經。除熱毒,散惡血。消脹滿,利小便,通乳。

【主治】癰腫膿血,下腹脹滿,小便不利,水腫腳氣,煩熱,乾渴,酒病,痢疾,黃疸,腸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熱毒癰腫,血腫,扭傷。

【附注】陰虛而無濕熱者及小便清長者忌食。

赤豆,又稱飯赤豆,以粒緊、色紫赤者為佳,煮汗食之通利力強,消腫通乳作用甚效。但久食則令人黑瘦結燥。中藥另有一種紅黑豆,系廣東產的相思子,特點是半粒紅半粒黑,注意鑒別,切勿誤用。

綠豆


【性味】甘 、寒,無毒。

【成分】含維生ABC, 澱粉,糖,醣、蛋白質、磷、鈣。

【功效】入心、肝、胃經。清熱解毒、消暑解渴、止渴利尿、調和五臟、 消腫下氣、厚腸胃、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除煩熱。

【主治】癰瘡腫痛、下肢脹滿,小便不通,口幹,消渴,暑熱,瀉痢,解毒,煩熱,風疹,痱子。

綠豆粉解諸毒,治瘡腫,療燙傷;綠豆皮解熱毒,退目翳;綠豆芽可解酒、解毒。

【附注】脾胃虛,腎虛腰疼及體虛寒者忌食,此類體質的婦女尤忌。

綠豆不宜煮得過久,以免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功效。

扁豆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維生素A、B、C。

【功效】入脾、胃經。清暑解渴,健脾和胃,助消化,除濕止瀉,解毒下氣,和中止嘔,消除體熱。

扁豆花最宜於祛暑;扁豆衣清熱去濕。

【主治】消化不良,脾胃虛熱,嘔逆,霍亂吐瀉,暑濕或脾虛泄瀉,煩渴,酒醉嘔吐,婦女白帶。

【附注】又名蛾眉豆、沿籬豆、藊豆、白豆等。

脾胃寒滿者慎用。

碗豆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醣,脂肪,鈣,維生素B、C。

【功效】補中氣,增強體力。

【主治】腹瀉,

黑豆


【性味】甘、溫、無毒。

【成分】含脂肪,蛋白質,糖,黑色素,維生素。

【功效】入心、脾、腎經。補腎滋陰,補血明目,除濕利水 ,活血養血。

【主治】腎虛腰疼,血虛目暗,腹脹水腫,腳氣。

【附注】中滿者慎用。

黑豆一般煮熟食之或配藥煮熟食之能治病,但不易消化,故中滿者或消化不良者宜慎食之。黑豆若炒熟食之則其性極熱,易生熱性疾病。黑豆芽及皮、葉、花均可入藥治病。黑豆皮中藥稱“料豆衣”,有解毒利尿作用;黑豆芽稱“大豆卷”,能清熱解表,水煎服,可治風濕性關節疼;黑豆葉搗爛外敷可治蛇咬傷;黑豆花能治目翳。

馬鈴薯


【性味】甘,寒。

【成分】含維生, 澱粉、蛋白質、鐵、鈣、鉀。

【功效】助消化,通大便,降血壓,防止血酸過多。

【主治】便秘,心臟病,腦溢血。

【附注】又稱洋山芋。

已發芽的馬鈴薯含有鹽基毒素可引起中毒,忌食用。

芋頭


【性味】甘,溫。

【成分】澱粉,草酸鹼。

【功效】健胃整腸。

【主治】腹瀉,消除癧核。

【附注】芋汁含有草酸鹼,會引起皮癢,可用熱水或盐水沖洗可解癢。

四季豆


【性味】甘、平、無毒。

【成分】蛋白質,維生素A、B、C,脂肪,鈣。

【功效】腳部浮腫,補血,明目,幫助消化與排泄。

【主治】消化不良,便秘。

【附注】又稱菜豆,豆角,雲豆。

豇豆


【成分】蛋白質,醣,鈣,磷,維生素。

【功效】解渴去熱,強腎,補中氣,促進骨胳生長。

...上述資料,謹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