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病人有权知        》《》《》《四》   文:不详

情绪是生理与心理的桥梁

情绪是大脑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情绪与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改善睡眠,能使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呼吸循环有力,血压平稳。恶劣的情绪会使人食不甘味、眠不安宁,或垂头丧气,或爆跳如雷。从而头昏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因此,情绪是心理与生理间的桥梁。

正常有序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宁静、稳重、和谐的心境,这种心境能保持强有力的生功能。此时机体处在最稳定状态:内分泌活动良好,免疫力强大,植物神经平衡,机体代谢旺盛。

心理与生理通过下丘脑相联系。下丘脑有三条主线;免疫、内分泌和植物神经。所有的情绪活动都会引起下丘脑三条主线的生理反应。爆怒会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兴奋,结果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色苍白、血压上升。悲伤焦虑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不良,躯体消瘦。长期严重的抑郁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癌细胞滋生。
威胁现代人健康和寿命的、已从细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子转向紧张、焦虑、急躁等内在的情志失常和心理冲突,以及一切引起这些情绪变化的心理、社会因素。情绪的激烈变化将导致植物神功能紊乱、内分泌活动失调以及免疫力下降,从而发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电生理紊乱心律失常、冠心病、中风及至癌肿的形成。

修心养性,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将越来越成为养生的重要手段。除了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及挫折,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脱挫折,战胜挫折,块速恢复一时失常的心理平衡。如能常战常胜,定能健康长寿。

什么叫免疫性疾病

“免疫”是人体极其重要的自卫功能。人体依靠自身的免疫力,能抵御种类庞大的各种疾病。

免疫力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细胞免疫,一是体液免疫。前者由T细胞组成,后者由免疫球蛋白组成。一旦当异体物质,如细菌和各种异性蛋白侵入机体和危害机体健康时,免疫细胞就会将它们包围、分解、吞噬予以消灭和清除,免疫球蛋白就会大量制造变成抗体加强对入侵者对抗。这就是正常人的免疫力和免疫的方法方式表现。

正常的免疫是适度的及时的,在高级神经中枢调节控制下进行。如果调控失常,也会出现和发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时不仅对机体无益,甚而会损害机体,形成新的疾病。这种病就称之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过度免疫反应所产生的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堆积所致,从而损害了正常组织,使之发生病变和功能损害。发生在皮肤,就是过敏性皮炎和各类皮损,发生在关节就是关节炎,发生在肾脏就是肾炎……。红斑狼疮也属于这类疾病。

这一类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有很多研究和假设,但与中枢的调控失调肯定有关,与心态的失调和情绪的紧张、焦虑有很大关系。高科技高脑力活动的社会,生物因素(如细菌感染)和营养不良等疾病已大为减少,而心理生物社会综合因素的疾病却大量产生,病谱、病种发生了变化,免疫性疾病的增加就是其中之一。

免疫性疾病一旦发生,除了中西药物治疗以外,保持心态的平稳和安宁,也是康复的重要因素和环节。越是紧张、焦虑,病不仅难以治愈,甚而会使病情加重。因此懂得一些免疫性疾病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紧张综合症

紧张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生理双重紊乱的病态综合症。是一个人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后,促使心理、生理双重功能异常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生理症状的病态综合症。这种病,由于其涉及的系统较多,有神经系统的、循环系统的、甚至内分泌系统……,因此症状、主诉极多,初看似很复杂,医生一时常很难下确切的的诊断;治疗也就比较紊乱。但如果医生能正确把握它,那治疗和治愈也并不太难。

什么是紧张与压力?紧张与压力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正常,一是异常。正常者是一切正常行为的动力来源。异常者是心身失调的表现。人无紧张与压力难以进步与发展。但异常的紧张与压力却会带来心身的损害。异常的紧张与压力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种情绪失调心身不和谐的表现。这时人就会感到极其的不舒服,会头晕心慌,会思维混乱,会失眠;这是种心理功能与生理功能背离的现象。当人在情绪上感到紧张与压力时,是因为生理上植物神经失去了平衡,交感神经处于过度紧张,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过多所引起;这种生理状态的人会处于一种异常的难受的亢奋:全身肌肉紧张、血压上升、呼吸不畅,思绪不能安宁、难以入睡。

人为什么会发生异常的紧张与压力呢?这主要是:一、心身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二、认知有偏差。正常人的心身是协调的,身处在心的控制之下;心就是脑,就是“心理功能”。用脑必须有度、有序、有律,有弛有张,劳逸必须结合,这样的用脑,脑才不会疲劳,对生理的控制才不会失调。心身才能和谐统一;才不会产生异常的紧张和压力之感。其次是认知问题。人对事物的认识每个人不完全一样。同样一件事有的人总是匆匆忙忙,认为时间不够用,必须用加倍的紧张才能完成任务;有的人则认为合理安排时间,分清主次,主要解决了,其它也就会迎刃而解,因此笃悠悠,毫不紧张。

所以要解决、处理、控制异常的紧张与压力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调节心身的关系,尤其是要学会正确的用脑。当紧张与压力发生时,首先要让脑放松,暂时丢开紧张的事,去运动、去娱乐、去听音乐……,以使交感神经松弛下来,使血中肾上腺素浓度降下来。二、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习,去重新正确地认知事物。

紧张综合症的发生机理需从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去理解。心理方面情绪是一个重要因素。情绪是大脑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而情绪与机体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改善睡眠,能使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呼吸循环有力,血压平稳。恶劣的情绪会使人食不甘味、眠不安宁,或垂头丧气,或爆跳如雷。从而头昏胸闷、呼吸不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因此,情绪又是心理与生理间的桥梁。正常有序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宁静、稳重、和谐的心境,这种心境能保持强有力的生功能。此时机体处在最稳定状态:内分泌活动良好,免疫力强大,植物神经平衡,机体代谢旺盛。

心理与生理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的。下丘脑有三条主线;免疫、内分泌和植物神经。所有的情绪活动都会引起下丘脑三条主线的生理反应。暴怒会使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兴奋,结果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色苍白、血压上升;悲伤焦虑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不良,躯体消瘦。长期严重的抑郁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癌细胞滋生。

威胁现代人健康和寿命的、已从细菌、病毒、理化、生物等外在因子转向紧张、焦虑、急躁等内在的情志失常和心理冲突,以及一切引起这些情绪变化的心理、社会因素。这也是紧张综合症发生的主要根由。情绪的激烈变化必将导致植物神功能紊乱、内分泌活动失调以及免疫力下降,更进一步会导致心身双重损害,从而发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电生理紊乱心律失常、冠心病、中风及至癌肿的形成。

修心养性,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将越来越成为养生的重要手段。除了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及挫折,还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脱挫折,战胜挫折,快速恢复一时失常的心理平衡。如能常战常胜,定能健康长寿。这也是避免和预防紧张综合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心灵的探索--潜能的发挥

如今人类已经能制造乘载四、五百人的并在天空中象鸟儿一样飞翔的航空器,能制造长年累月地在深海中游弋的核潜艇,能制造运算速度以亿次为单位的电子计算器。人类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更是一日千里。这足以证明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同时不满足征服地球的人啊,又把他自己的脚印踏上了月球,而目光却盯着火星以及那遥远的太空星际宇宙,我们对人类的成就感到骄傲! 可是人能征服自己吗?能把他自身的潜能开发出来吗?

生活在现代城市里,对于有“正常标准”的现代人,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工人、农民、企业家、军人、大学生等等。可是对于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怎样开发人的潜能等问题人们知之甚少。其实这一点在哲学上已有一些概述:英国学者T布赞认为“人的脑子如同一个沉睡的巨人,”学者奥托描绘得更详细些,他也指出:“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四十种语言,将一本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学完几十所大学的课程。”著名人文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的潜能和价值》一书中提到:“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发挥着自身潜力的很小一部份,小如芥豆之微……,希望诸位去不断发挥自己的潜力,进行那人生旅途上最激动人心的探索。”

学者们基本上都认为人的潜能无限,即然人的潜能无限,那为什么现代人的能力只发挥了这么一点点呢?一些学者的说法是:坏的习惯,贫乏的文化环境以及人对安全的需要和对其他较低级的需要是阻碍人潜力发挥的因素,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人潜能发挥的最大障碍是人所处的社会以及这个社会是否给人提供了发挥潜能的条件,场所和机遇,他们强调社会制度是阻碍人潜能发挥的根本因素。可是潜能既然是人生命个体所固有的东西,它不能发挥出来必有其内在因素。而以往的学者们所注意的仅仅是诸如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等等的外在因素。

在探讨人的潜能之前,有必要探讨一下人性的善恶。对于人性的善恶,古今中外的学者们不外乎有以下几种说法,而且各有各的理由:人性善论,人性恶论,人性无善无恶论,人性有善有恶论。而这里却从另一角度去考虑人性的善恶,善与恶本来是一对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善,反之为恶,恶象征着个体生命被残杀及被毁灭。从这意义而言,人性善就意味着人生命个体本身有希望生存与发展的愿望。如果人性是恶的,那么就意味着人生命个体注定要被残杀及毁灭,也就是说人类注定是要被灭亡的。可是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无时无刻地在谋求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足以证明人性是善的。而认识这一点对开发人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脑就好象一台精确的录音机录像机一样,把个人一生中经历的所有事件都记录在案。读过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人都会注意到人的误听、误看、笔误、口误等现象,导致人这种“心灵失误”的现象的根源心理学家鼻祖佛洛伊德认为是人心灵中的潜意识。可是潜意识是怎样在人脑中起作用呢?我们先看看人的生命过程。人的生命应该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经过母亲温暖的子宫怀胎十月,到呱呱啼哭的婴儿出生,从天真无邪充满浪漫的幼儿园儿童,经过小学的门坎背着书包走向中学,经过中学的洗礼,到迈向大学和社会,这时他已是一个青年了。从英姿飒爽的青年到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壮年再到满面邹纹的老年至死亡。在这个过程里,人必定经厉过许许多多的幸福与欢乐,也必定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创伤。每当受伤而遭受痛苦昏迷时,他感触到的所有东西--声音、视像、嗅觉、触觉、温度、湿度、节奏感等--都将成为潜意识存在于他的大脑中。请注意,正是这些肉体痛苦和精神创伤伴随着当时人的情感,形成了人的潜意识。而造成人误听、误看、口误或笔误等心理现象的潜意识,在其产生的事件中必有“听不见”“看不清”“听不清楚”“说不清楚”等否定意念词语。

人脑就象一台精密的计算机,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搜集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可是由于潜意识中的各种否定相反等意念存在,人脑在判断所接受的信息时受到影响,而出现判断错误。这就是潜意识在人脑中所起的作用。相对于人心灵来说,误听、误看、口误、笔误等心理现象只是潜意识影响心灵工作的一部分,可人本来具有的正常的能力,也就是被这些潜意识折磨得七零八落而变成我们这些现代人所向往的“潜能。”

人潜能发挥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是人记忆的开发。可人的记忆标准是什么呢?也就是人的记忆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曾经有位苏联的记忆大师在舞台上做记忆的表演。他要求台下任何一观众用纸条写下一联串杂乱无章的几十位,上百位数字,而他只把纸条略看了几眼,然后把纸条还给观众,接着就将那些数字顺序不差地背诵出来。这表现了表演者过目不忘的非凡记忆力。可是我们的大脑真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吗?如果有,那为什么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活在遗忘的空间中呢?这可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呀。事实上,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脑的遗忘是一种病态现象。可引起这个病态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大自然环境恶化的因素?还是因为在我们吃的食物中缺少某些维生素和氨基酸而使我们记忆不好?或许这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我们的记忆?不过,尽管外在因素对人的记忆有影响,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内在因素追根溯源,其实也是人脑中的潜意识做怪。而这类使人忘记的潜意识必包含有“我不记得了”“我忘记了”“记不起来了”等等的意念存在。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大多数人在生长过程中必有一段因受伤而昏迷的过程,并且同时有“我忘记了”或者“我不记得了”诸如此类的意念词语进入我们的大脑。而这些语言意念总是阻碍我们记忆与回忆。对于这些潜意识, 人们一般以“我能记住”“我能记得起”“我不能忘记” 等主观意志或心理暗示压制克服它。而人们用主观意志压制克服潜意识的过程就叫“超越自我”。如果一个人将其脑中阻碍记忆的潜意识清除,那么他的记忆就能达到一个高水平--过目不忘的照相机般的记忆。

现实的人总是生活在与遗忘做斗争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超越自我,这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战胜自身潜意识的过程。也许有人会说:“人老了,记忆力自然会减退。”这好象是在说人记忆力的好坏取决于人的生理因素,事实却不是这样:从心理上分析,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根本原因是老年人自己因传统思维作崇而不愿意记忆,也就是不愿意再去超越自我,而放弃和自身的潜意识作战罢了。

虽然潜意识直接影响人大脑的思维,可世人却对它了解不深,但我们在医疗、教育等领域中不知不觉地摸索着这个规律前进。例如在医院中,我们经常听到护士说:“病人正在昏迷中,或病人还没苏醒,请不要探病。”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这样的:如果探病者在病人昏迷中去探病,那他所说的所有语言都将成为病人头脑中的潜意识。当病人本身苏醒后,这些潜意识必将影响其大脑思维和身心建康。而在医院中看病的病人有相当多属于轻度昏迷,中度昏迷或重度昏迷,大自然的尖锐噪声固然会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人的语言是具有意志性的,它成为潜意识而对病人产生的影响却比自然界噪声对病人产生的影响大得多。现在大家明白了医院为什么要保持一种安静的环境吧。在教育中不提倡以打骂体罚的方式--而采取谆谆善诱,以理服人的态度去教育孩子,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基于避免潜意识作用于心灵的考虑。

开发潜能的另一个标准是人的感觉感受力,例如对新事物的感受力,对痛觉的感觉力等。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幼儿的感觉感受力是非常敏锐的,对痛觉来说,如果以婴儿的感受力做衡量标准的话,那我们成人对痛觉的感觉力必属于麻木不仁了。而对感受新事物而言,人们喜欢那年轻人与老年人做比较,总是说年轻一代较年老一代对新事物的感受与接受能力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年龄的大小会是人感受能力与接受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吗?事实却是这样的,老一辈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较长,其所遭受的痛苦与挫折也比年轻一代多,相对而言在其脑子里形成的潜意识也较年轻人多。这些潜意识占据他们头脑中的部分感受力,使他们的感觉感觉力降低,从而使他们对待任何新事物都存在一种怀疑态度,同时由于潜意识的形成必定剥夺人的部分情感,所以现实社会存在老年人较年轻人冷酷些,现实世利些,缺乏年轻人充满朝气激情的现象。中国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主张的“人应回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中去,” 其实是说人应达到人本身在婴儿状态时的各项心理素质指标(感觉感受力,记忆力,模仿力等)。如果一个人的各项心理素质指标相当高的话,无疑,他的创造力就相当高。

另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是人的懒惰。人为什么会懒?难道人们不知道懒惰的坏处吗?懒惰的定义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上不思进取,该做的事情不想去做,不懂得超越自我。事实上说一个人懒惰倒不如说这个人具有懒惰心理,这么一个懒惰心理是怎么来的?当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一件工作时,他会很快地感到乏味而厌倦,因为这件工作已经对他没有新鲜感,他就会对这工作失去兴趣,这就是心理疲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人所处的客观外部世界是时时刻刻地无穷地变化着的,我们也经常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使人每天做同样的工作,这种工作对他来说每天也都应该是新的,为什么人还会感受不到这种变化而感到心理疲劳呢?这是因为当今的人的感觉感受力是比较迟钝的,对事物的细微变化感觉不到。而人感觉感受力的迟钝其实是在前面提到的,由于人的身心受创而产生的潜意识所导致的。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的局限,人们还有“不要这样做”“停在这里”“别动”等等具有否定意义的潜意识,这类潜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使人的思维与行动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不去想新的东西,不想干新的事业。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有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的习惯的心理原因。综上所述,懒惰其实是潜意识在人脑中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有很大一部分遭受过打击迫害的人,在其头脑中都有“反过来说”“反过来想”“反过来看”“别说真话”等潜意识。在日常生活的读书看报中有的人会发现自己经常习惯于倒过来看文章的标题或词语,例如“天下为公”这个词语他可以看成“天为下公”或“天公为下”等等。此种现象经常会阻碍读者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句子的理解。为什么?这其实也是潜意识的“杰作”,就“反过来看”这个潜意识而言,它在人的头脑里增加了一个“反过来看”的意念,当人的眼睛看到某件东西时,人肉眼看到的正常镜像在反映到脑子里时由于该潜意识的影响而变的颠倒或部分颠倒。当人精神困乏时,这种潜意识作用就更加明显。

在人世间,有谁没有经历过情感的丧失呢?失去父爱、母爱。失去亲情友情,朋友的背叛,失去生存的依靠,失去集体的友情。甚至于失去自己的宠物等等。情感的丧失不仅使我们逐渐变得老于世故、玩事不恭,使我们麻木不仁,更剥夺了我们身上的创造性和对生活的火一般的热情!这是因为情感丧失形成的潜意识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

人只是在社会生产活动,对社会进行积极的探索,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的过程中遭受创伤的。在自然科学领域人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而且老一辈能使我们后一辈顺着前辈们的脚印向着未知领域前进,同时由于前辈们的头脑有着相当丰富的知识面与人生经验,如果在他们的头脑中将潜意识解脱或清除,那么他们被压抑的潜能必将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极具建设性与创造力的人,在音乐、艺术、绘画等文化及体育领域等各方面都可能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

人是具有精神的,而精神中的意识部分好比漂泊在洋面的冰山的小小尖峰,而潜意识就是隐藏在洋面底下的巨大冰块。说到底,即然我们知道了潜意识是阻碍人潜力发挥的罪魁祸首,那么人应该怎样避免潜意识?怎样解脱清除人脑中的潜意识?对付潜意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与人为善,不把自己的幸福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别去伤害别人,惩恶扬善,要在昏迷的病人面前保持安静别多说废话等等。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当人遭受痛苦挫折时,总喜欢将心里的苦闷与忧伤向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发泄,然后获得心理安慰与平衡。而在心理学治疗中也有一种方法叫做“情感渲泄,”即“精神发泄”--在治疗的关键时刻,病人强烈地重新看到导致他身心失调的最初情景,然后才渐渐得以康复。而潜意识即然是由人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创伤情感丧失造成,如果我们能使具有潜意识的人的意识回到过去那个导致他遭受痛苦身心失调的最初情景,让他的意识重新经历感受最初情景,并将其感受倾述出来,而使他得到解脱,我想这就是解脱并清除人脑中潜意识的道路。这也是开发人大脑潜能之路,同时也是人精神健康的出路。

资料来源:摘录自互连网,谨供参考。